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聚乙二醇α干扰素是聚乙二醇组分和干扰素蛋白的聚合物,该聚合物中干扰素的清除减慢,暴露时间延长,抗病毒效果更好。新的针对蛋白酶,螺旋酶和聚合酶的抑制剂已经进入Ⅰ期临床试验。

  • 标签: 丙型肝炎 Α干扰素 利巴韦林 肝脏活检 实验室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丙型肝炎患者血清丙型肝炎病毒核糖核酸与丙型肝炎及肝功能检测的关系。方法以2014年3月~2015年1月期间,住院部所收治的丙型肝炎患者共计20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以丙型肝炎病毒核糖核酸检出结果作为分组依据,对检出阳性、阴性患者的丙型肝炎抗体以及肝功能检测情况进行对比观察。结果丙型肝炎病毒核糖核酸检出阳性患者共计140例,构成比为70.00%(140/200),检出阴性患者共计60例,构成比为30.00%(60/200)。丙型肝炎病毒核糖核酸阳性组患者丙型肝炎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谷丙转氨酶异常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数据组间对比具有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丙型肝炎病毒核糖核酸检测结果与丙型肝炎抗体以及肝功能检测结果存在密切关系,以上指标在丙型肝炎临床诊断中有重要意义,联合检测的应用价值确切,值得重视。

  • 标签: 丙型肝炎 核糖核酸 抗体 肝功能 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HCVRNA与抗-HCV及ALT值的相关性及意义。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4年2月~2016年10月在本中心血站检测的抗-HCV双试剂检测阳性的血清标本252例,对HCVRNA含量应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进行检测,对抗-HCV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进行检测,之后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ALT值。结果所有患者的血清标本均为HCVRNA或者抗-HCV阳性,HCVRNA阳性占78.97%,抗-HCV阳性占93.75%。ALT值异常的患者有163例,正常者89例。HCVRNA水平和ALT异常率为正相关,和ALT水平则无相关性。结论进行丙型肝炎诊断时,通过检测HCVRNA、抗-HCV的含量,能够提高诊断结果的准确性,且HCVRNA水平和ALT异常率为正相关,和ALT水平则无相关性。

  • 标签: 丙型肝炎 丙型肝炎病毒核糖核酸 丙型肝炎抗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HCV感染早期,HCVAb为阴性时用酶联免疫法检测HCV核心抗原的试验方法的可行性。方法用重组HCV核心抗原,免疫小鼠制备单克隆抗体,对HCV核心抗原进行酶联免疫法检测。结果HCV核心抗原检测灵敏度高可达5ng/ml,用酶联法对11份HCVAb阴性,HCVRNA阳性标本检测9份阳性。结论酶联免疫法检测HCV核心抗原可作为HCV感染早期的抗原检测方法,较HCVRNA检测法简便、快速,可以作为核酸检测法的一种简易替代方法。

  • 标签: 丙型肝炎病毒 抗原检测
  • 简介:摘要核酸检测是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确诊的金标准,对指导HCV感染者治疗、改变随访策略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其检测技术也日益成熟。通过分析国内外文献,对HCV核酸检测必要性和检测现状进行综述,旨在为我国制定消除丙型肝炎的相关政策提供参考性依据。

  • 标签: 丙型肝炎病毒 检测 核酸检测现状
  • 简介:1989年,Choo等应用分子克隆技术,从肠道外传播的非甲非乙型肝炎(PT.HNANB)感染的黑猩猩血清中获得了这种病毒的基因克隆,后将该病毒命名为HCV。HCV是有包膜的RNA病毒,有人认为是黄病毒属中分化出来的一种新病毒。

  • 标签: 肝炎 丙型 病毒 传播途径 预防与治疗
  • 简介:丙型肝炎为临床常见疾病,丙型肝炎病毒能够对肝造成损伤,其主要通过血液传播,为全身性感染疾病。另外,该疾病的传播方式还有母婴传播、接触传播和性传播等,但较多传播方式仍不够明确,所以该疾病的传播具有一定的隐匿性。相关研究显示,全球丙型肝炎的感染人数已经超过1.85亿,在我国具有较高的感染率。丙型肝炎可能会发展为慢性病丙型肝炎、肝硬化和肝细胞癌等。现阶段,临床仍无该疾病的疫苗,所以通寻求有效的检验途经对该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有着积极的作用。

  • 标签: 丙型肝炎;检验技术
  • 简介:摘要全世界约有3%的人口感染丙肝病毒(HCV),每年因丙肝致死的人数超过47万,丙肝已成为危害人体健康的“隐形杀手”。当前治疗丙肝一般采用抗丙肝病毒的药物(干扰素)。但由于此类药物有一定的副作用且疗效不稳定,仍需要开发出一种稳定有效的丙肝疫苗。当前国内外尚无稳定有效的丙型肝炎防治疫苗。目前针对丙肝疫苗的研究主要集中在T细胞疫苗,即如何有效触发CD4+与CD8+T细胞产生免疫反应。近年来,预防性与治疗性HCV疫苗的研究都有一定的发展,另一方面,HIV&HCV混合疫苗也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

  • 标签: 丙型肝炎 疫苗 研究
  • 简介:丙型肝炎病毒(HCV)具有较大的变异性,目前至少可以将其划分为3~6个基因型。HCV分型对于丙型肝炎的流行病学研究、干扰素治疗效果判定及预后的预测等均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所用的HCV基因分型方法为PCR法,因其较复杂繁琐,技术条件要求高、费用贵、

  • 标签: 肝炎血清学 丙型肝炎 血清分型 肝炎病毒 分型方法 流行病学研究
  • 简介:摘要 丙型肝炎通过输血、注射、母婴垂直传播等方式,进行相互感染,发病率高,是严重的全球化的社会和公共卫生问题,危害到了人群健康。丙型肝炎的临床检验通过多年的研究和发展,目前也逐渐发展了抗原、抗体等主要检测技术,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操作简单,价格低廉,便以早期诊断和治疗。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荧光定量PCR法、电化学发光法、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丙型肝炎的临床价值。方法:以2021年1月-2021年11月本院收治的100例丙型肝炎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均使用荧光定量PCR法、电化学发光法、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标本,对比分析不同检验方法的阳性率。结果:荧光定量PCR法的阳性检出率91.00%,明显高于电化学发光法的阳性检出率77.00%、酶联免疫吸附法的阳性检出率79.00%(p

  • 标签: 荧光定量PCR法 电化学发光法 酶联免疫吸附法 丙型肝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和丙型肝炎病毒核酸(HCV-RNA)荧光定量检测在丙型肝炎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96例丙型肝炎患者同时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丙型肝炎抗体(抗-HCV),应用实时荧光定量法(FQ-PCR)检测HCV-RNA。结果FQ-PCR检测阳性率为73.96%(71/96),漏检率为26.04%。ELISA法检测阳性率为75.0%(72/96),漏检率为25%。两种方法联合检测敏感性为92.71%(89/96),漏检率为7.29%(7/96)。结论两种方法联合检测,可实现优势互补,降低丙型肝炎病毒的漏检率,有利于疾病的早期诊断,有利于“窗口期”感染的筛选并提高输血安全。

  • 标签: 丙型肝炎病毒抗体 荧光定量检测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分析丙型肝炎的携带现状,并对其生化指标进行分析,从而为丙型肝炎的预防与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我院2011年10月1日-2013年3月1日期间共收治住院患者982例,对上述患者进行了系统的丙型肝炎检验,并对检验过程与结果进行了系统的回顾性分析。结果982例调查对象中,丙型肝炎患者49例,丙型肝炎检出率为4.98%。结论随着年龄的增加,老年人是丙型肝炎的易感人群,提高老年人的机体抵抗力、加强对血液和血液制品进行灭菌和消毒是临床中控制丙型肝炎发病率的关键措施。

  • 标签: 丙型肝炎 临床检验 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丙型肝炎病毒(HCV)是一项影响比较广泛的病毒,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有着严重影响,在目前的感染人数中,全世界的感染人数达到了1.7~2亿人。在我国,丙型肝炎病毒的感染率达到了总人口的3.2%,约4200万,是能够引起慢性肝病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在此,本文通过对丙型肝炎病毒检验方法的探讨,总结其发展展望,这对研究丙型肝炎病毒的发展以及相关的治疗效果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老年慢性丙型肝炎的治疗方法与效果。方法搜集本院2013年10月—2014年10月老年慢性丙型肝炎58例,依据治疗用药不同将其分组。对照组治疗用药选择干扰素a-1b、利巴韦林,共29例;实验组治疗用药选择干扰素a-1b、利巴韦林、胸腺肽a1,共29例。观察两组疗效,并比较分析。结果实验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显著。结论老年慢性丙型肝炎治疗应用干扰素a-1b、利巴韦林及胸腺肽a1,疗效确切,应予推广。

  • 标签: 老年慢性丙型肝炎 胸腺肽a1 干扰素a-1b 利巴韦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