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肠道菌群在结肠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例如具核梭杆菌、消化链球菌以及嗜热链球菌等。目前结肠癌患者治疗手段以手术为主,术后辅以放化疗等方式。肠道菌群对结肠癌的影响并不仅限于肿瘤自身。当肿瘤切除后,肠道菌群仍处于紊乱状态,会影响患者的短期预后长期预后,因此了解肠道菌群与结肠癌预后之间的关系有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本文将从肠道菌群影响结肠癌患者短期预后长期预后作一综述。

  • 标签: 肠杆菌科 结肠肿瘤 预后
  • 简介:摘要脓毒症存活患者出院后仍然面临较高的二次感染和死亡风险,并且长期遗留认知功能、精神和肢体运动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长期预后和生活质量。本文浅析脓毒症预后不良的主要因素,进而从心理干预、早期活动、营养支持和免疫调理等方面阐述有利于改善脓毒症患者长期预后的康复治疗对策。

  • 标签: 脓毒症 预后 康复 认知 感染
  • 简介:目的:分析急性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NSTEMI)患者介入治疗时机与长期结局的关系。方法:选择948例急性NSTEMI患者纳入研究。根据NSTEMI介入治疗方案分为早期介入治疗(48h内接受介入治疗,411例)组及晚期介入治疗(≥48h接受介入治疗,537例)组。根据TIMI危险评分又分为低危、中危、高危三个亚组,比较各组的长期临床结局。结果:随访1年,与晚期介入组比较,早期介入组住院死亡率(4.8%比2.2%)和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MACE,13.4%比10.0%)明显降低(P均〈0.01);早期介入组中,中低危患者住院死亡率显著低于高危患者(3.3%比8.9%,P〈0.01)。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老年及高Killip分级、左室射血分数减低、高TIMI危险评分、晚期介入治疗是NSTEMI患者长期临床结局的独立危险因素(OR=1.027-2.079,P〈0.05或〈0.01)。结论:早期介入治疗对于高危险的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有改善预后的作用。

  • 标签: 心肌梗死 血管成形术 气囊 冠状动脉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体部立体定向放射疗法(SBRT)对Ⅰ-Ⅱ期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12-2018年在浙江省肿瘤医院接受SBRT的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病例。采用Kaplan-Meier法生存分析,主要研究终点为局部区域控制(LRC)及肿瘤特异生存(CSS)率。结果共纳入142例符合要求病例,中位BED10 100 Gy (100~132 Gy),中位年龄75.6岁(47.2~89.0岁),其中高龄≥75岁者75例。中位随访时间31.0个月,<75岁和≥75岁患者的5年LRC率分别为84.5%和95.8%(P=0.08),5年CSS率分别为72.4%和78.6%(P=0.61)。治疗期间全身性反应轻微,所有患者未出现4-5级不良反应事件。早期放射性肺炎中14例(9.9%)2级,2例(1.4%)3级。未发现90d内治疗相关性死亡发生。结论SBRT治疗早期原发性肺癌的5年LRC、CSS率满意,并发症低,与以往报道结果相近,安全有效。

  • 标签: 肺部肿瘤/体部立体定向放射疗法 治疗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急性脑梗死伴发的焦虑状态对长期预后的影响并探讨可能的机制。方法实验分为两个阶段,每个阶段设立存在焦虑状态的实验组及无焦虑状态的对照组,通过汉密尔顿焦虑量表及NIHSS评分获得两组不同时间点的相应评分,通过统计学方法分析两组最终时间点的评分是否存在相关性。结果卒中评分与焦虑评分存在正相关且两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急性脑梗死伴发的持续焦虑状态可影响患者长期预后并合理的药物干预可以减轻该不利影响,应该及时发现此类患者并予及时、长期的正规药物治疗。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焦虑状态 长期预后 文拉法辛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影响老年结直肠癌术后长期生存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SEER数据库中2004年登记注册诊断为(CRC)术后(年龄≥60岁)的病例,有随访10年以上存活记录。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评估年龄,性别,种族,婚姻状况,肿瘤部位和大小,临床分期,TNM分期,淋巴结清除范围等对生存死亡的预后风险。结果共选出15 775例患者包括男性7 828例(49.6%)和女性7 947例(50.4%)。超过80岁年龄患者的10年总生存期(OS)显著低于60岁患者(P=0.000),多因素分析显示女性10年OS优于男性(P=0.000),单因素分析男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37),黑种人10年OS显著低于白种人(P=0.000)。与已婚患者相比,单身或未婚和丧偶的患者显示较差的10年OS(P=0.000)。单因素分析显示盲肠阑尾肿瘤患者的10年OS最差(P=0.000),多因素分析显示各部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超过5 cm 10年OS显著降低,进展期患者(T3-T4,N1-N2和M1)10年OS显著降低(P=0.000)。结论年龄越大,黑种人,单身或未婚和丧偶的婚姻状况,肿瘤超过5 cm,进展期(T3-T4,N1-N2和M1)是CRC术后长期生存的负预测因子,这些因素可用于今后CRC的教育和改进临床治疗方案。

  • 标签: 结直肠肿瘤 预后
  • 简介:摘要自身免疫性胰腺炎(AIP)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胰腺炎,激素治疗后短期预后良好,但随着病程延长,相当一部分患者病情复发,且出现胰管结石、内外分泌功能不全等典型CP的临床表现。此外,AIP与胰腺及其他器官肿瘤的关系尚不明确。本文就AIP长期预后研究的相关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自身免疫性胰腺炎 长期预后 胰管结石 胰腺内外分泌功能 胰腺癌
  • 简介:摘要近年来我国重症医学在学科规模和学科建设上飞速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作为临床医学二级学科,在致力于打造规范化同质化重症医学诊疗体系的同时,需构建和完善重症医学"预警—救治—长期预后"的大学科体系,以推进和完善重症医学的学科建设,更好地服务于人民健康。

  • 标签: 重症医学 预警 救治 预后 学科建设 学科体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患者的长期预后情况,并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为临床治疗和康复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了近年来我院收治的DVT患者资料,对患者的基本信息、治疗方式、康复措施等进行详细记录。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不同因素对长期预后的影响。结果:DVT患者的长期预后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早期规范治疗、持续抗凝治疗、定期随访和康复锻炼与更好的预后显著相关。患者的年龄、基础疾病、血栓位置及范围也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高龄、合并多种基础疾病、血栓广泛或位于近端的患者预后较差。结论:DVT患者的长期预后受多种因素综合影响,早期积极治疗、持续抗凝、定期随访及康复锻炼对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针对不同患者的特点,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和康复计划,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未来应进一步深入研究,为DVT患者的治疗和康复提供更多有效策略。

  • 标签: 深静脉血栓 预后 影响
  • 简介:摘要成人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SGS)的治疗已取得长足进步。然而,FSGS患者临床表现及预后异质性较大,如何正确选择治疗方案,已成为临床医师面临的桎梏。《成人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诊治专家共识》的出台将推动临床诊治规范化,改善患者长期预后

  • 标签: 肾小球硬化症,局灶节段性 诊断 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老年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的长期预后以及影响因素。方法对本院接收的120例老年胃食管反流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分别在患者就诊初和随访1年后对比其胃食管反流情况,进一步分析影响因素。结果老年组相比非老年组更易患严重食管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相比非老年组的pH≤4大于5min的次数更多,症状指数也更高(P<0.05);症状积分与24h食管pH监测的多项指标为正比例关系。结论老年是胃食管反流病的高发群体,需要坚持服药治疗,减少不利因素的影响。

  • 标签: 老年 胃食管反流 预后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体位性低血压(OH)对老年心力衰竭(HF)患者长期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的影响,并分析影响MACCE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连续纳入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在我院诊治的老年HF患者。依据是否合并OH,选择100例合并OH的HF患者为OH组,并按照1∶2比例选择年龄和左室射血分数匹配的、未合并OH的200例HF患者为对照组。随访截止到2019年12月,记录MACCE发生情况,包括全因死亡、因HF再入院、急性心肌梗死、卒中和恶性心律失常。应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和Log-rank检验分析两组的MACCE发生情况。应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影响MACCE的危险因素。结果300例老年HF患者中,男性160例(53.3%),平均年龄(72.3±12.1)岁。与对照组相比,OH组患者较多合并高血压(57.8%比40.5%)和糖尿病(38.0%比25.5%),空腹血糖、立位收缩压和舒张压、卧位收缩压和舒张压水平均较高,但应用利尿剂比例较低(83.0%比93.5%)(均为P<0.05)。平均随访(28.3±15.4)个月,失访29例(9.7%)。随访期间,共有107例(35.7%)患者发生MACE,包括12例(4.0%)死亡、50例(16.7%)因HF再入院、18例(6.0%)急性心肌梗死和10例(3.3%)卒中。Kaplan-Meier生存分析和Log-rank检验结果提示,OH组患者的因HF再入院(27.0%比11.5%,P=0.001)、卒中(6.0%比2.0%,P=0.037)和MACCE发生率(53.0%比27.0%,P<0.001)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结果显示,OH是老年HF患者发生MACCE的独立危险因素(HR=1.779,95%CI:1.165~2.717, P=0.008)。结论OH可显著增加老年HF患者的再入院率和卒中发生风险,且为MACCE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体位性低血压 心力衰竭 老年 卒中 危险因素
  • 简介:选取我院体检中心接诊糖尿病高危人群366例,随机分为干预组(166例)与对照组(200例),分别实施强制量化干预与空白干预,观测两组第1、2、5、7、10年体检指数、血糖、血脂以及糖尿病发病率。结果:干预组干预后体重指数、腹围、身体脂肪率均有显著下降,且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干预后血糖、血脂指标显著下降,且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无糖尿病发病,对照组糖尿病发病率为8.00%,(P〈0.05)。结论:通过实施强制量化干预可有效改善糖尿病高危群体的体检指数,改善和控制血脂与血糖水平,从而实现对糖尿病发病率的控制。

  • 标签: 强制量化干预 糖尿病高危人群 随访
  • 简介: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长期意识障碍患者磁共振成像(MRI)表现与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珠江医院神经外科自2003年1月至2008年8月收治的66例重型颅脑损伤后意识障碍超过2周的患者的头部MRI资料,统计MRI横断位扫描T2WI像中脑干、丘脑、基底前脑、胼胝体、大脑皮层下及大脑皮层等区域的异常信号表现,以颅脑损伤后6个月患者是否清醒分为清醒组与非清醒组,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计算患者头部MRJ中的损伤灶位置与清醒与否的OR值,明确对预后有影响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头颅MRI中脑干腹侧及背侧、双侧基底前脑、双侧丘脑、胼胝体、双侧大脑额叶区域损伤和未损伤患者在清醒组与非清醒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脑干背侧损伤、丘脑右侧损伤、胼胝体损伤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MRI表现可较客观、准确地反映脑损伤程度和预测患者的预后,脑干中上段背侧、胼胝体、丘脑有损伤灶的患者预示着难以清醒。

  • 标签: 颅脑损伤 意识障碍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如何实现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早期诊断、达标治疗,从而改善患者长期预后仍是我国风湿免疫科医生面临的巨大挑战。《2020中国系统性红斑狼疮诊疗指南》以临床问题为导向,以循证医学为依据,接轨国际理念,结合我国国情,在诊断、病情评估及治疗等方面为风湿免疫科医师提供了规范诊治建议,以整体提高我国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诊治水平。

  • 标签: 红斑狼疮,系统性 诊断 达标治疗 预后
  • 简介:目的:观察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病人心电图室间隔q波存在与否对长期预后的影晌.方法:共有145例,平均年龄71±6岁,NYHA功能分级Ⅱ~Ⅳ级、左室射血分数<45%的CHF病人纳入本研究.根据标准12导联心电图对导联I、aVL、V5和V6是否有q波进行分析.根据有关记录及随访资料(平均随访时间4年)分析病人的生存率.结果:无q波病人83例,有q波病人62例;总体死亡率为38%(54例);无室间隔q波病人组死亡率为50%(42%),有q波病人组死亡率为20%(12例);运用Cox比例危险模型分析,发现室间隔q波缺失是CHF不良预后的强有力标志(P=0.004,RR=1.50,95%CI=1.12~1.76);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q波的缺失是独立于年龄、NYHA功能分级、VO2峰值、及QRS时限的危险因素.结论:12导联标准心电图间隔q波缺失,可能标志病人存在器质性心脏病和心肌纤维化,是老年CHF病人不良预后的独立预测因子.

  • 标签: 室间隔q波缺失 老年人 心力衰竭 预后 心电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