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家庭教育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1-15
/ 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家庭教育

鲁玲玲

山东省济南市济阳区实验中学 251400


摘要:作为现代教育体系的重要补充,家庭教育在人的成长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尤其是近年来我国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推广方面,通过利用家庭教育的方式,能够起到更好的效果。本文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家庭教育的融合为研究内容,在深入探究家庭教育内涵的同时,指明新时期家庭教育工作的开展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间的联系,从而指导家庭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家庭教育;现代教育


家庭教育是人们接触的第一种教育,并且,这种教育将贯穿人的一生,在社会主义现代化教育体系的构建过程中,家庭教育在个人成长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个体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

一、家庭教育概述

所谓家庭教育,是指以家庭环境为背景的一种特殊教育形式,在家庭教育中,施教者多为家庭中的长辈,受教育者则是家庭中年龄较小的儿童或青少年,通过长辈的言传身教,使个体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生活习惯。家庭教育数据基础教育体系,是一种带有主观意识的培养行为,未成年人性格、品质的形成与其家庭教育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因此,家庭教育不仅要尽早的开始,还要通过科学的方法,以确保其目的得以实现。

随着十八代以来关于家庭文明建设的要求不断增加,全国各地都在积极开展关于“家庭、家风”等内容的主题活动。在此情况下,大量文明家庭涌现出来,其中,每一个家庭在文明建设方面都有着自己的侧重点。然而,所有的文明家庭都有着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秉承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各项要求,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融入其中,深化家庭教育在人一生中的指导意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家庭教育的融合,充分发挥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在家庭成员的影响下,促进未成年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为其全面、健康成长奠定基础。

二、家庭教育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地位的确立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中,优良家风是其中较为重要的一项内容,传统道德文化体系在家庭教育中依然有着较为重要的地位,并且,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新时期的家庭教育存在着一定的影响。家庭成员的一言一行,直接反映出其家庭教育水平,长辈的言行举止,是未成年人模仿的对象,所以,加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的家庭教育,能够形成最为广泛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风气,进而影响未成年人价值观的正确养成。

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家庭教育的内容与形式应当与时俱进,统一家庭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未成年人培养上的目的,坚持传统道德教育,促进家庭教育的有效实施,对未成年形成潜移默化的影响,营造良好的道德品质养成环境。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家庭教育的具体途径

从社会实践的角度分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新时期个人道德品质的重要衡量标准,在家庭教育中,应当准确把握国家、社会、个人在不同层面上的价值需求与核心利益。因此,为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则需要通过以下路径实现。

1.提供必要的物质与精神基础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内容的家庭教育,应当在保证家庭成员基本物质需求得到满足的基础上进行,除衣食无忧以外,还需要家庭成员共同维护家庭生活环境的安全与温馨,使家庭成员能够感受到来自物质层面的安全感。

然而,仅仅具有良好的物质基础是远远不够的,良好的精神氛围是家庭和睦得以维系的基础,家庭成员间建立起来的友善、民主、平等的关系,有助于缓和因生活压力所导致的紧张的家庭生活氛围。例如,夫妻间的和睦,能够为子女带来温馨、安全的家庭生活体验,使其感受到来自家庭的温暖,通过与子女开展多方位的互动交流,可以深入了解不同家庭成员的心理变化,以及个人需求。尤其是位于未成年人来说,这种来自家庭精神层面的影响是极为重要的,它是未成年人个人道德体系与价值观形成的关键因素之一。

2.优化家庭交往环境

所谓家庭交往环境,主要包括家庭成员的交往对象、交往场所等,在家庭生活中,对家庭交往环境的优化,是保证未成年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养成的根本。

(1)慎重选择交往对象

基于家庭成员工作、学习环境的不同,在生活中所接触的交往对象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为此,则需要对其交往对象慎重选择,对陌生人应提高警惕。在个人交往的朋友圈中,应及时净化其中交往的对象,避免家庭成员受外界因素的影响。尤其是未成年人,对社会中各种现象的辨识力存在不足,善于模仿,从而形成错误的价值观。

(2)选择健康的交往场所

交际能力是个人能力的重要体现,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导下,家庭成员的交际能力培养主要依靠参与社会交往形成,所以,选择正确的交往场所就显得极为重要。首先,家长应尽量避免参加娱乐性场所活动;其次,对于未成年人不适宜参与的社交活动,应禁止携未成年人前往;最后,家长应关注未成年人的交往场所,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正确引导。

3.提升家长的教育水平

在家庭教育中,家长的教育水平直接影响到未成年家庭成员的成长,家长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程度,对未成年人价值观的正确养成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1)家长素质的提高

家长是家庭教育的重要实施者,对此,家长应在生活中加强学习,实现个人全面提高,通过自身素质的培养,进而影响未成年家庭成员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以及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其中,家长素质的提高主要表现在遵守社会公德、遵守家庭美德、遵守职业道德等多个方面。

(2)掌握培养未成年家庭成员的艺术

家长在教育未成年家庭成员的过程中,应避免过分溺爱,适度把握家庭教育的内容与方式,注意教育尺度,使其与未成年人生理、心理相适应。首先,让未成年家庭成员承担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并以此使其意识到家庭成员之间地位的平等;其次,采用反面教材的方式,引导未成年家庭成员对社会不良现象和行为进行道德层面的谴责,并指出正确的做法;最后,通过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社会领域中的具体事例,引导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和审美观。

四、关于核心价值观与家庭教育融合的反思

对于新时期的家庭教育来说,由于未成年家庭成员多为独生子女,家长在教育未成年子女时存在严重的方法错误,并且,多数家长对个人行为缺乏规范,以至于对子女形成错误的“榜样”作用,影响其价值观的正确形成。因此,加强核心价值观与家庭教育融合的反思,在家庭成员价值观正确养成的同时,也促进了核心价值观的社会化推广。

首先,在核心价值观与家庭教育融合的过程中,需要将主要关注点放在教育实践方面,尽管,价值观的养成是精神层面的内容,但是,它却基于长期的社会实践而获得。

其次,正确理解新时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所包含的内容,除传统道德的相关要求以外,还包括“中国梦”、“和谐社会”等诸多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下家庭教育的时代性应当得到体现。

五、总结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人才的需求更加全面,除掌握一定的文化水平以外,还应当具有良好的道德素养,以及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家庭教育在这一方面起到了较为重要的辅助作用。因此,利用家庭教育的存在的先入性、基础性、连续性等优势,能够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多领域的渗透,促进包括未成年学生在内的所有社会成员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践要求[J].靳玉军.教育研究.2014(11)

[2]家庭教育的典型误区及应对策略[J].李希敏.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0(06)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家庭教育[J].王月红山西教育(教学).201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