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教学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1-15
/ 2

问题教学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孙红玉

长沙县泉星小学 410000

摘要:问题激励着人们去思考、去探究、去实践,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应用问题教学法,启发学生思维能力与学习能力的全面发展。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要结合不同的阅读内容精心设计问题,每一次精彩的提问都能让学生的思维绽放“美丽的花朵”,激活求知的内生动力,彰显语文课堂的智慧,提升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本文结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际案例,尝试从目标性、启发性、导向性、拓展性以及实用性等不同角度探讨问题教学法的具体应用。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活动; 问题教学法

  核心素养背景下,以“生本教育”思想为引领的问题教学法应运而生。如何提问?必然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出发点,教师要认真分析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包括其认知水平、理解能力、学习能力等等,结合文章主题思想合理设计问题,启发学生深度思考,综合锻炼思维能力及表达能力。有关问题教学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以下结合笔者实际教学经验分享几点实际做法,期望能为课程改革背景下优化阅读教学活动有所启发,以问题为载体,为学生创设轻松、自由、愉悦的学习环境,打造高效阅读课堂,将核心素养教育目标落到实处。

一、课前预设,问题教学要有目标性

从课前预设环节开始应用问题教学法,能够在开展课堂活动之前就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融入文本情境,产生深度阅读的强烈欲望,便于理解文本内容与中心思想。为了确保提问的效果,笔者认为教师要精心筛选问题内容,有目标性地设问。以《卢沟桥的狮子》教学为例,由浅入深地提问,启发学生带着问题阅读与思考,如:“你知道卢沟桥有多少只狮子吗?”“卢沟桥的狮子都有哪些特点?”“什么是右拱桥?”“卢沟桥有何历史意义?”问题串联了整篇文章的主旨大意,通过以问促读,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感,从不同层面深化阅读理解,围绕问题展开讨论,综合锻炼小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升阅读理解能力,这也正是阅读教学活动的根本目标[1]

二、情境引领,问题教学要有启发性

运用问题教学法的同时离不开情境的衬托,将学生带入多姿多彩的问题情境,仿佛走入文本世界,深化领悟,产生情感共鸣。在阅读活动中,教师设计的问题往往是有层次性、有启发性的。以《凡卡》教学为例,通过设计问题启发学生深思主人公凡卡的命运,如:“你认为凡卡的生活悲惨吗?”“凡卡生活悲惨的深层原因是什么?”通过思考问题,大家透过文字表面挖掘背后的深刻意义,客观考虑当时黑暗的社会环境背景,抓住了文章的内涵思想;再以《生命生命》教学为例,围绕文章特殊的运用反复手法的标题着手,深入浅出地设计问题,如:“文中都提到哪些生命?”“你认为什么是生命?”“人们应该怎样对待生命?”每个问题都贴近文章主题,启发学生的阅读思路,帮助提高阅读效率。

三、自主探究,问题教学要有导向性

通过有导向性地设计问题链,激励学生自主发现问题与思考问题,这一过程也是对思维能力的训练,加深对文本知识的深化理解与迁移运用。一方面,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抓住文章的要点,启发学生揣摩与体会,提高学习有效性;另一方面,学生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在问题引导下把握文本阅读的着力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2]。以《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教学为例,课文讲述了肖邦的爱国主义精神,围绕这一主题设计问题链:“肖邦热爱自己的祖国,当初为什么还要离开?”“课文题目是‘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你如何理解?”“为什么肖邦在弥留之际说出‘我要长眠在祖国的地下’?”结合问题,启发学生从阅读到深思,再到领悟,产生心灵共鸣,体会强烈的爱国精神。

四、深度迁移,问题教学要有拓展性

真正有价值的语文阅读教学要遵循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规律,综合考虑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与认知水平,通过设问推进“拔高”训练,以更多有深度、有广度、有意义的问题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把握文章内容与生活实践的关联性。因此阅读活动过程运用问题教学要有拓展性,促进语文知识的深度迁移与合理运用。以《假如没有灰尘》教学为例,在初步阅读文章的基础上,了解基本大意,并思考开放性的问题:“假如没有了灰尘,对我们的生活有哪些利与弊?”对此问题,大家从自己的生活经验与认知能力为出发点,各自发表意见,这样就顺理成章地从文本内容延伸到课外实践,通过了解更多的自然知识,达到以点带面的效果,引发学生对生活的深思,这就是知识迁移的价值。

五、内化知识,问题教学要有实用性

在课后总结阶段,通过提出实用性的问题,既有利于帮助学生梳理文本框架,总结知识点,也能促进语文知识的内化吸收,体现学以致用思想。因此问题教学法的应用要贯穿语文阅读活动的始末,整合学生的阅读思维。以《半截蜡烛》教学为例,在大家细读文本的基础上思考问题:“蜡烛里的秘密如何完好无损地得以保留?”“半截蜡烛有什么特殊的意义?”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揣摩作者如何刻画人物的心理活动,体验伯诺德夫人一家的英勇机智以及爱国情怀;同时基于读写结合思想布置课后作业,仿照文章的写作手法与写作特色描述主题人物,可以是熟悉的老师、同学、家人,也可以是崇拜的人物等等,通过综合锻炼,强化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升语文综合素养。

总之,本文从多个层面探讨问题教学法的实际应用。无论如何提问、如何教学,归根结底都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最大化调动学生的参与感和体验感,以问题为导向,启发学生个性阅读、深度思考,在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锻炼发散思维,激活创新精神,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马稚书.问题引领,唤醒思考,学会学习——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J].社会科学前沿,2020,9(09):1382-1386.

[2]储蔚蔚.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设置有效问题的技巧[J].天津教育(上旬刊),2020,(10):177-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