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中问题意识的培养思路构建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1-15
/ 2

小学数学课堂中问题意识的培养思路构建

程鸿雁

辽宁省沈阳市于洪区国奥小学

摘要:在新时代的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改变过去的传统教学模式。将主动权交给学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对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发展他们的应用意识。为此,笔者分析了小学课堂中问题意识的培养,具体如下。

关键词:小学;数学问题;课堂;问题意识;培养


一、创设数学问题的生活化情境

为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数学教师要创设一个数学问题的情境,将数学和实际生活结合起来。在学生亲身经历或者熟悉的生活情境下,他们的探究欲望会得到激发。举个例子,在学习三年级数学“年月日”的内容时,教师可导入一个生活化的情境:“今天,小红的爸爸正在家里看书,突然小红哭着跑进了书房,她对爸爸说,同学小明每年都过生日,但我今年都12岁了,才过四次生日,我也想每年都过生日。小红爸爸却告诉小红,不是爸爸不给你过生日,而是因为你的生日不是每年都有。”这时教师再询问学生:“大家思考下,为什么小红的生日不是每年都有?”在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之后,教师可引入“年月日”中的闰年知识,促使学生通过探究发现:小红的生日是2月29日,而平年的2月有28天,只有闰年的时候才有2月29日,因此小红每四年过一次生日。只有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问题意识,才能促使他们在探索中体会到数学的价值[1]


二、注重问题的预设和生成

在激发学生提问意识的同时,教师也要注重预设和生成,以实际数学问题作为背景,将学生感兴趣的内容作为切入口,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比如在学习三年级“分数的初步认识”时,教师以学生感兴趣的体育活动——踢毽子作为切入口,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每个学生都有一次踢毽子的机会,同时教师记录下每个小组踢毽子的数据。踢完之后教师宣布结果:“第四组的数量最多,他们是冠军。”一位学生表示了不满:“这不公平,他们小组有7个人,我们小组只有3个人。”教师再问他:“那你想想,怎样评选才公平呢?”学生回答:“将每个组踢毽子的个数均开才公平。”学生提出的“均开”思想,创设一个关于分数的初步情境,也促使他们对分数有了一定的了解。然后教师再带领学生学习分数,学生为了公平选出哪个小组能获得冠军,会仔细的进行学习和计算。


三、鼓励学生主动的提出疑问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也要鼓励学生主动的提出问题,并且为他们创设良好的提问环节,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然后要用符合小学生身心特点的教学方式,和学生一起进行探索,发现知识的真理。比如在学习五年级“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教师先抛出问题:“能被3整除的数有什么特征?大家思考下。”并且鼓励学生大胆的表达自己的疑问,一位学生提出问题:“一个数能不能被3整除,是不是和个位上的数字有关?”为了验证学生的这个疑问,教师会带领学生一起进行探究,最后否决了这个想法。然后教师再让学生以摆小棒的方式来分析,一位学生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只要把一个数各个数位上的数加起来的和,看它能不能被3整除,如果能,那么这个数就能被3整除。通过在提问中进行互动,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四、在探究中对学生进行启发

此外,数学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启发,促使他们在探究中发现问题,解决数学知识中的难点和重点。也就是说,要将课堂的主动权留给学生,创造机会他们对问题进行发现与探索。比如在学习五年级“梯形的面积”时,为了使学生推导出梯形的面积公式,可以拿出两个等底等高相同的梯形,促使学生分小组合作探究梯形面积的求法。在这个过程中,有学生提出问题:“为什么要拿两个等底等高相同的梯形来探究?如果只有一个梯形,能不能推导出梯形面积的求法?”这个问题非常重要,因为要降低难度,所以采用两个等底等高完全一致的梯形来推导。教师要对这名提问的学生并进行鼓励,而且让他根据自己的思路来对梯形面积的求法进行研究,最后看看自己的研究结果和大家的研究结果是否相同。该名学生对自己的问题进行探究,了解了知识的形成过程,在教师的引导下掌握了梯形面积公式[2]


五、把握数学问题的实质

在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时,教师需要掌握数学问题的实质,有技巧的制造数学问题。从而使得学生对问题进行深入的探究,提高数学教学的质量。比如在学习五年级“组合图形的面积”时,教师可提前布置任务,让学生回家测量下自己家的客厅面积。学生们饶有兴趣的测量了客厅。回到课堂上,教师再收集学生们测量的结果,询问学生:“你们是怎样得到这些数据的?”学生们对自己的测量过程进行阐述,然后教师再展示出一个不规则的组合图形,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思路来进行计算,并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一位学生问:“采用以前的方法能不能求出不规则组合?用什么方法才能求出不规则组合图形的面积?”教师可引导学生利用割补的方法,合理计算不规则图形的面积。这样一来,学生不但掌握了问题的实质,而且也突破了数学教学中的重点与难点。


六、结语

综上所述,问题是学习的动力和源泉,所以教师要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促使他们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探讨问题、理解问题,对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进行解决,这才是数学教育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古丽塔尔·沙比提.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J]. 知识窗(教师版),2020,(09):115.

[2]陈佳丽. 小学数学课堂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J]. 智力,2020,(25):6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