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中职历史核心素养的教学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1-15
/ 2

基于中职历史核心素养的教学探究

帕丽古丽 ·扫堂哈孜

塔城地区卫生学校


  摘要: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教育的灵魂,只有抓住学科核心素养,才能全面发挥学科育人功能。文章以中职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为目标,探究中职历史教学策略。

  关键词:中职历史;核心素养;教学策略

  兼任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委员、教育部高中课程标准修订综合组专家余文森教授说:“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教育的灵魂,只有抓住学科核心素养,才能正确地引领学科教育的深化改革,全面发挥学科的育人功能。”[1]虽然余教授是在对高中课程标准的解读中,强调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性,但是学科核心素养对于中职的历史教学同样重要。本文尝试从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出发,探究中职历史的教学策略。

  一、区分历史核心素养与历史常识

  在新形势下开展中职历史教学,需要区分清楚历史核心素养和历史常识两者之间的差别。虽然中职生在初中接受过历史教育,掌握了一些历史知识,但是大部分学生的基础相对比较薄弱,学习兴趣也不高。作为中职历史教师,更应该从学生的知识储备和年龄特点出发,帮助学生区分历史核心素养和历史常识之间的差异。

  历史核心素养是一个多元化的、系统的概念。它是指学生通过历史学习与应用而逐渐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五个方面。在新课标中,它们之间的关系被阐释为:唯物史观是诸素养得以达成的理论保证;时空观念是诸素养中学科本质的体现;史料实证是诸素养得以达成的必要途径;历史解释是诸素养中对历史思维与表达能力的要求;家国情怀是诸素养中价值追求的目标。因此,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五个方面,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

  而历史常识是指一个具备一般教育水平的人应知应会的关于历史方面的普通知识,它不同于历史方面的专业性知识,是不需要专门的研究即可获取的知识。可以这么说,大部分人都具有历史常识,但是不一定具备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许多中职生的知识储备,仅限于历史常识层面。比如说,一些学生只是知道我国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通过实行改革开放的决策,但是不能从当时会议召开的背景及后来取得的成就中,对改革开放政策进行客观的评价。

  因此,作为学生引路人的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需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全面提升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奠定基础。

  二、落实中职历史核心素养的教学策略

  (一)以创设情境为导向,落实核心素养

  “情境既可以是观念的、想象的、情意的、问题的,又可以是物理的;既可以是虚拟的,又可以是真实的;既可以是基于学校与课堂的功能性的,又可以是基于社会的、自然的、日常生活的。”[2]所以,历史教师可以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创设合适的课堂情景,落实核心素养。以创设情景为导向的课堂教学,既要注重对学科核心素养某一方面某一水平的培养,也要注重对学科核心素养的综合培养。

  此处以朱汉国教授主编的《中国历史》,第二单元第3课秦朝大一统格局的建立为例,谈一谈创设情景,落实核心素养的问题。教师如果注重对学科素养的时空观的培养,那么结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就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创设以下情景:假如你是当时刚完成统一大业的嬴政,面对空前辽阔的疆域,你该采取哪些措施加强统治?教师可引导学生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进行讨论回答。而且教师应该及时点评学生的答案,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总结归纳。随后,通过学习秦二世而亡相关内容,教师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进行拓展延伸。例如:有人说,秦始皇是“千古一帝”;也有人说,秦始皇是有名的“暴君”。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应该如何评价秦始皇?通过这样综合性的设问,教师适度地点拨,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回答。教师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唯物史观、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等核心素养。

  (二)开展主题教学活动,落实核心素养

  所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师可以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特点,适当开展主题教学活动。所谓主题教学活动,不是详细地讲授一个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而是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个教学内容,通过对教材的处理和拓展,开展专题教学活动。中职历史教学开展主题教学活动,有助于深化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落实核心素养。

  比如,教师可以结合高中历史教材,对中职的历史教材内容加以整合。此处以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为例,开展主题教学。通过下面中国古代选官制度演变的表格,教师可让学生自主思考问题。

  思考问题:(1)上述的选官制度的优点和不足有哪些?你最喜欢一个选官制度?并说明理由。(2)当今的公开招聘制度和古代的选官制度有什么区别?你能从中获得何种启示?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回答,侧面了解学生的价值观等情况。与此同时,教师可以借助选官制度的主题教学,落实核心素养,发挥历史学科立德树人的功能。学生通过教师的深化拓展活动,加深对平等、公正、法治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和理解。

  (三)选择多样化的考核评价机制,落实核心素养

  在传统教学中,书面考试是一种最常见的学业考核评价机制,是教师检测学生学习情况的重要手段之一。不可否认,书面考试有助于检测学生掌握知識的情况,但是它不是落实学科素养的唯一形式。

  学科核心素养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落实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不能简单通过一次考试就加以评定。教师可以根据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特点和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选择多样化的考试评价机制。

  教师可以通过布置历史题材的手抄报,考查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比如,教师要求学生根据学习的中国古代丝绸之路的相关知识,结合当下的“一带一路”倡议的主题,各自选取角度,设计一份古今相关的历史手抄报。教师通过学生设计的手抄报内容,考查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一定程度上达到落实核心素养的目的。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观看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并选取其中的情节,进行公开讨论,之后通过学生之间的讨论,从侧面考查学生是否具备历史解释和史料实证等方面的学科核心素养。

  此外,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参观历史文物古迹、举办小型历史剧演出等一系列形式,从对学生参与度的考查等方面,更好地落实核心素养。

  多样化的考核评价机制,有助于适应学生的多元化发展要求,有助于促使学生从被动地背诵知识应付考试转变为主动地学习、运用知识。多元化的考核评价机制,使学科核心素养能更好地落地生根,内化为学生的综合能力。

  三、结论

  赵亚夫教授曾说:“历史教学的使命,绝不仅仅是送给学生一个知识的行囊,也不仅仅是让学生参与几种场面热闹的‘课堂游戏’,而是要引导学生成为一株‘会思想的苇草’”。[3]基于中职历史核心素养的教学,是一个不断探索的漫长过程,更需要用心、用情去潜心研究。

  参考文献:

  [1]余文森.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7.

  [2]王文静.基于情境认知与学习的教学模式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2.

  [3]赵亚夫.历史课堂的有效教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