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路径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1-15
/ 2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路径研究

王卫国

陕西省咸阳市兴平市槐巷小学 713100

摘要:学校教育的目的,除了学校知识外,还要将所学知识灵活运用到以后的学习中、以后的工作生活中,这也是学校平时教育的重要方面,而这些都属于知识迁移能力的范畴。本文主要对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路径研究进行说明。

关键词:计算教学;知识迁移;培养路径

前言: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计算教学是一部分非常重要的内容,教师不仅要教授学生数学计算的方法,还应该在知识的综合运用和知识的融会贯通上对学生加以培训,即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1. 何为知识迁移

知识迁移的能力是指将所学知识运用到新的情景,解决新问题时所体现出的一种素质和能力,包含对新情境的感知和处理能力、旧知识与新情境的连接能力、对新问题的认知和解决能力等层次。形成知识的广泛迁移能力可以避免对知识的死记硬背, 实现知识点之间的贯通理解和转换, 有利于认识事件的本质和规律,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灵活性和有效性[1]。所谓的知识迁移,可以理解为以前学习的知识对以后将要学习知识的影响,也可以理解为已经掌握的知识对正在探索和学习的知识的开启。

  1.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知识迁移能力的路径

  1. 将教学与生活紧密联系

老师想要促进学生的学习迁移能力,首要的任务就是要抓好小学生数学基础知识的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多利用一些经典的例题,帮助学生掌握和熟练应用经典例题中所讲的一些公式、基本概念、原则和基本方法,使学生真正的掌握所讲知识,才能实现知识的转移运用。

例如小学数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三年级上册第五章《周长》时,老师首先要教会学生什么是周长,拿公园举例,一条小路围绕在公园的四周,老师要求学生计算公园的周长,公园周长就是小路的长度,只要学生计算出小路的长度,就能知道公园的周长。同样老师也可以根据这一例题在提出几个相似的例题或生活中类似的问题,以巩固计算周长的方法。

  1. 加强新旧知识的紧密联系

加强新旧知识的联系,实现知识的迁移,教育的重点不仅仅是教授学生书面的知识,还要教会学生学习方法,小学生正处在好奇心和求知欲强势时期,就像十万个为什么一样,因此,在这一时期,老师应该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学习引导,鼓励和帮助学生在学习中合理联想,利用老师所教学的数学计算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例如小学数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四年级上册中《乘法》,在讲到这一课程时,老师首先会给小学生教授乘法口诀,要求小学生要牢记掌握乘法的口诀,待小学生学会乘法后,在讲到后面一些面积、倍数时,学生可以运用所学的乘法口诀进行计算,大大地增加了小学生的乘法计算的正确率。

  1. 科学训练,举一反三

老师要转换问题情境,将问题进行类化,这是实现知识迁移的关键。老师提问题的呈现方式与构建的结构越相似,学生就越容易进行知识的迁移和运用。在将概念、公式、定理、法则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2]

例如小学数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四年级下册第二章讲到《认识三角形和四边形》中,讲到如何判定是一个三角形、三角形的特点,帮助学生判断三角形,不管大小,只有符合三角形的判断定理,就一定是三角形,学生完全掌握三角形后,对以后计算三角形的周长、面积以及判断三角形的性质,如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等判断三角形的性质有一定的帮助。

(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老师帮学生讲解和练习习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老师在讲解例题、习题时,不要只讲答案,老师应该要想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这种思维过程, 首先运用的是抽象。抽象的目的是根据课题的任务和已知条件寻求发现未知条件, 而寻求发现必须借助知识的重现, 以便捕捉新、旧知识触角相击的信息。没有知识重现则无法寻求, 没有重现知识对新知识的迁移就没有发现, 因而知识迁移是抽象的基础[2]

例如小学数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六章《组合图形的面积》中,讲到三角形、四边形、六边形等形状的面积时,学生可以根据之前所学的知识进行计算,但讲到多边形或组合图形的面积时,就需要学生抽象的进行图形组合,即将组合图形分解成有多个规则图形组成的图形,如三角形。四边形等,在单独计算每一个分解图形的面积,最后总和到一起,就是多边形的面积。当然这一计算方法对学生有一定的要求,要求学生要将所学知识灵活运用,并且熟练掌握规则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结束语:

总之,知识迁移能力是小学教育的重要教育内容,要创造符合小学生发展的数学,计算技能的提高始终不能放松。知识迁移能力的优劣,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素质。在日常的教学中, 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 运用不同的教学设计, 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促进知识的迁移, 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有经验的老师,会根据教学要求和小学生的特点创设活动情景, 以讨论式、对话式、师生合作式等多种教学模式为手段, 以活动为载体促使主体参与, 协作提高;而且每次在传授新知识时, 总是注意和学生学过的知识联系起来, 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帮助小学生养成学习记忆。


参考文献:

[1]王益洲.浅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J].科技展望,2016,26(34):327.

[2]罗武.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J].读写算,2020(10):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