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低段“主题写生”之实践探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1-15
/ 3

小学语文低段“主题写生”之实践探索

让语言在实践中发生 ——小学语文低段“主题写生”之实践探索

申丽丹

婺城区仙源湖实验学校

【摘要】写作是一种复杂的创造性的脑力劳动过程。从现代信息论、系统论的角度来看,写作是一个收集、加工、输出信息的整体系统。语文课上,学生最怕写作文,老师也最怕上作文课。因为,学生写出来的既要有章法,又不能千篇一律,才能称之为比较合格的“作文课”。本论文就是从学生的“写作心理”出发,为学生寻找到了一个写作的支点——主题写生。依托“主题写生”,为学生设计绘画日记、词语故事、主题写生等不同形式的写作练习,让学生在生活中实践语言的积累与表达,提高学生的写作效率与质量。

【关键词】主题写生 写作心理 绘画日记 思维导图


语文是什么?语文是语言文字、语言文学、语言文章或语言文化的简称,也就是说语文其实就是语言文字。

写作是什么?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传递知识信息的创造性脑力劳动过程。

由此可见,写作是语文学习中最重要的实践部分,它让孩子拥有了表达的空间与体验的舞台。在语言文字的穿梭中体会其美妙与生动,这应该是写作带给语文学习者最佳的境界。可是,一直以来,很多语文老师不喜欢上作文课,觉得讲得多了,孩子会千篇一律,讲得少了,孩子们又无从下笔,不知所云。而家长们,更是为了孩子的一篇习作弄得“鸡飞狗跳”。

写作真的有这么可怕吗?当然不是,二十年的语文教学让我渐渐明白,写作其实是一件非常美好的事情,只要老师从孩子的“写作心理”出发,激发学生的“写作期待”,让生活在写作中“发生”,体验“写作成就”,孩子自然而然就法爱上“写作”。

  1. 从“写作心理”出发,基于写作的支点——主题写生。

统编版语文教材采取“语文素养”与“人文精神”双线组织单元结构,以人文主题为线索,将语文素养作为另一条线索。这样编排有利于安排必要的语文知识,优化学习策略,促进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发展。也就是说,在统编版语文教材中更注重了语言文字的实践应用能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老师知道,学生也清楚,但“写作”确实是一件辛苦的事。它是一种复杂的创造性的脑力劳动过程。从现代信息论、系统论的角度来看,写作是一个收集、加工、输出信息的整体系统。可以说,低年级学生写作的水平往往取决于他的思的发展程度。而写作又是那么重要,不仅仅存在于文学创作领域,还广泛出现于应用写作领域(包括公文写作、经济写作、广告写作、军事写作、法律写作、科技写作、英语写作等)。所以,为学生在小学阶段尤其是低段打下一个坚实的写作基础,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写作源于热情,热情起始于兴趣。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与生俱来的表达欲望。这就是写作的激情和动力。从这个意义上讲,每个人都是天生的作家。孩子的世界是一张色彩鲜明的画纸。他们的情感热情而真挚,更是写作的天才,只是很多时候不知道“该写什么”。

笔者非常幸运,成为部编版教材使用的第一批语文老师。因此,我从一年级开始就非常注重学生的写作兴趣的培养。笔者依托“主题写生”的形式,结合教材、生活情景、节日氛围、亲子活动等内容,在一定的时间内给孩子写作的“主题”,让低年级的孩子有“文”可写,并从身边的“文”开始,慢慢喜欢写作。

记得第一次让孩子们写作时,内容就是在初入学的第一节课之后,当时我和孩子们一起在语文课堂上朗读了教材中的《上学歌》: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你为什么背上小书包?”我去上学校,天天不迟到。爱学习,爱劳动,长大要为祖国立功劳。上课时,我还饶有兴致地教孩子们唱了唱。唱到孩子们兴致浓时,我就顺势引导:孩子们,你们这几天来上学的心情怎么样啊?上学路上都有什么来作伴?能不能也学着课文里的小朋友回家说给爸爸妈妈听,让爸爸妈妈记录下来!刚入学的孩子新鲜感最强,虽然还没有会写字,但爸爸妈妈传到微信群里的上学歌真的是妙趣横生,童真可爱——

“我家小狗一路跑,追到学校门口不肯走……”

“太阳公公来作伴,陪我一路到学校……”

“我的校园真漂亮,小草青青,花儿笑……”

“老师让我分饭菜,学校饭菜可真香……”

每个孩子口述由家长记录下来的内容尽管不一样,但孩子们快乐上学的心情是相同的。我想写作与兴趣往往是相互的,因为喜欢所以想表达,而因为表达所以更快乐。这样有主题的写作启蒙能在不知不觉中在孩子心里种下了一颗乐于表达生活的种子。

二、 随“写作发生”而生,让“主题写生”光彩夺目。

下图表是笔者正在进行关于“主题写生”的一个写作教学课题的研究思路。整个研究设计包括主题写生的年级训练目标、年级训练内容、年级训练形式以及评价方式。

60012c343dc08_html_25f2a0a92ec130e8.png 一年级到三年级,笔者对“主题写生”进行了将近三年的实践与研究,下面就“主题写生”的练习形式分享我的实践过程。

  1. 绘画日记,开启“主题写生”的兴趣大门。

儿童天生喜欢画画,我把一年级的写作练习与画画相结合,让孩子们画自己的伙伴,画自己的家国情,画自己的学习生活,在“画与话”中打开写作的大门。

我们先来看几幅孩子们在一年级时创作的作品:“昨天下午,我和姐姐在河边捡垃圾。我们捡完后,小河变得更美,更干净了!”

这个孩子的外婆家门前有一条小河,河水很清。周末的时候,他经常和表姐一起到小河边捡石头。当时,正是五水共治的重要时期,我就在那个周末让孩子们结合自己五水共治的行动写一写那一周的事情。虽然,不能称之为真正的“写作”,但孩子语言表述清楚,情感真诚,行为善美,这就是真正的“语文来自生活”。

“今天,我和妈妈一起做了许多漂亮的花。首先,我们折了很多竹子的纸条,然后再把它插在花篮里。再用青泥捏成一朵朵小花。我做花蕊,用青泥搓成圆圆的小球插在枝条上。妈妈做花瓣,用青泥捏成扁扁的花瓣粘在花蕊上,一朵花就做好了。好漂亮的话蓝呀!”

这是一年级下册时一个学生的作品,当时是3月8日妇女节,我要求每一个孩子都要亲手制作一件礼物送给妈妈。她把和妈妈一起插花作为节日的祝福,并且把整个过程写得如此详细。如果没有生活的实践,孩子的写作思维就不会有很大的发展。这种“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主题写生,恰恰让学生在生活中实践语言,感受语言的神奇力量。

2.词语故事,放飞“主题写生”的想象翅膀。

除了源于生活的写作,笔者更想让孩子们在享受写作快乐的同时,能一直保持旺盛的想象力。因而,到了二年级,我们的主题写生的形式变为“词语故事”。孩子天生喜欢听故事,也喜欢讲故事。统编教材中,也有类似“用几个指定的词写一段话或写一个故事”的练习。

记得那是在上完泰戈尔的《花的学校》时,我送给孩子们几个词:滴答、小花伞、拥抱、 奔跑。让他们用上这4个词语写一写《雨的狂欢》。一个孩子这样写道:“滴答滴答”,像唱歌一样,秋雨就这样下着。我一步一步小心地走在上学的路上。我打着一把漂亮的小花伞,这多像一个行走的蘑菇,在秋雨的拥抱下欢快地奔跑着,欢唱着……

前几天,我和孩子们刚刚学完第11课《赵州桥》,这篇课文介绍了赵州桥的雄伟、坚固、美观。通过对赵州桥的设计特点的说明,赞扬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编者选编这篇课文的主要意图,一是让学生领悟语言描写的特色,积累语言;二是要学生认识赵州桥的建造特点,培养热爱劳动人民的情感。为了让学生能在实践中运用课文中生动的词语,我结合课后题目进行了语言实践。

60012c343dc08_html_771f3730ba397f18.gif

假如你是导游,试着用下面的词语,向游客介绍赵州桥。

世界闻名 雄伟 创举 美观




大部分孩子能把赵州桥的雄伟、坚固、美观写进导游词里,而且能有概括性的语言进行描述。

各位游客:

上午好,欢迎来到河北省赵县,你眼前看到的这座石拱桥叫赵州桥。赵州桥世界闻名,是我国也是世界上的现存最早,保存最完整的石拱桥。它十分雄伟。整座桥全部用石头砌成,下面没有桥墩,只有一个拱形的大桥洞,横跨在三十七米多宽的河面。大桥洞顶上的左右两边,还各有两个拱形的可以泄洪的小桥洞。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赵州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桥的石栏的栏板上都雕刻着各种姿态的龙。这些龙姿态各异,栩栩如生,似乎都在游动。赵州桥是我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是我国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3.主题练习,精深“主题写生”的写作方法。

作家雪莉·艾利斯在《开始写吧!》一文中说:“我鼓励作家真实地描写窗户里看到的东西,包括它们形状、颜色、质地、味道、触觉感觉、口味,等等。”

这就是著名的“视觉的一寸窗户”理论。

一直以来,我希望学生能用作家的感觉去写作。写作的第一秘诀是“观察”,观察什么,怎么观察,就需要教师在不断地练习中进行“精深”。笔者在低段的写作教学中,主要的形式是“仿写”。但在“仿写”练习中,我又一步步引导学生进行“观察”的精深练习。

例如在上完三年级教材中《荷花》一课时,笔者和孩子们总结了作家把荷花写得如此美妙的原因: 作家是从荷花、荷叶的颜色、形状,并由此产生的联想形象地写出了那一池荷花的迷人。那个周末,笔者就让孩子们观察自家院子里的花,或是走进茶花公园,亦或是寻找当时开得最艳的一种花,先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再模仿《荷花》的写法写一种花。

当孩子们把片段练习完成时,我惊讶于他们的模仿能力,观察细致入微,想象富有儿童的天真烂漫。这样的精深练习,让孩子们对于那“一寸的窗户”深入骨髓。

安地是桂花之乡,孩子们最熟悉的莫过于桂花了。孩子的桂花观察是从记忆中来。如果不是一篇完美的练习佳作,但正因为“不完美”才是更好的教学契机。我首先表扬了孩子的想象力,但同时又引导孩子们一起思考:“她描写桂花的内容,有没有错误的地方?”孩子们对桂花如此熟悉,马上就发现了问题:桂花的颜色很多,但安地的桂花品种中从来没有见过粉色的。最后,孩子们真正明白:想象要大胆,观察要真实。

三、因“写作成就”生成,“主题写生”提升学习乐感。

当然,孩子们一开始的写作是需要老师的指导的,但如何指导既不影响孩子天马行空的天性,又给孩子写作正确的方法指引。笔者采用的就是思维导图。

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过程,写作活动是有阶段性的。大致可分为采集——构思——表述三个阶段。而对于低段的孩子来说,有了主题的采集,如何构思又成了阻碍他们快乐写作的绊脚石。这时候,思维导图就能够快速地帮助孩子构建作文的结构,理清写作的思路。

有一次,我给孩子们布置了一篇主题写生《家乡的四季》,孩子们首先画了思维导图:

60012c343dc08_html_93d970bdf5989050.jpg










每一个季节都有孩子最喜欢的景物,先画一画,厘清写作思路,写出景物的主要特点。然后开始提笔写,这样的主题写生,孩子们就更有“物”可言,有“景”可绘了。

渐渐地,孩子们已经习惯于借助思维导图来写作。是啊,能够在观察的基础上,一边画一边构建作文,孩子们对写作就不易产生疲劳,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注意力,也提高了他们的写作效率。整个写作过程,因为用上了思维导图,孩子们觉得丰富而有趣。每一次,我们借助思维导图写作时,孩子们的文章就显得特别清晰。这就是写作的成就感,也是主题写生的快乐体验。

三年的“主题写生”实践,我和孩子们一边学一边思考。在写作的道路上,我更期望孩子们能够真诚地表达,准确地言语。让“语言”在实践中发生,让写作真正为孩子的成长服务。


参考文献

[1] 多萝西娅.布兰德.成为作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7

[2] 雪莉.艾利斯.开始写吧!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7

[3] 董小玉.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4] 张庆,朱家珑主编,南京凤凰母语教育科学研究所,江苏中小学教材编写服务中心.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