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教育推动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1-15
/ 2

劳动教育推动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黄小梅

广东省东莞市大岭山镇连平小学 523809

摘要:中小学生成长过程中,劳动教育是不可或缺的环节。尤其素质教育背景下,开展多样化的劳动教育环境,对达成教育改革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均有积极意义。立德树人教育背景下,为了落实“以劳树德”、“以劳创新”的根本理念,要从小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观念,引领他们热爱劳动,提升思想品质,在劳动中打开心胸,在劳动中放松压力,在劳动中调节情绪。本文以乡镇教育实情为着眼点,谈一谈如何通过劳动教育推动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关键词:素质教育; 劳动教育; 心理健康

2020年3月,我国为了全面推进中小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专门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从国家战略高度提出学校开展劳动教育的必要性和迫切性,进一步提出细化的目标与要求,确保劳动教育深入学校教育的方方面面,落到实处。作为乡镇小学,我们积极响应国家号召,结合本地特色及学生实情,全力研发校本课程,努力上好劳动教育综合实践课,给学生提供更多参与劳动和体验劳动的机会,从中获得启发与激励,推动心理健康发展。

1.小学阶段开展劳动教育的现实意义

(一)劳动教育有利于端正劳动观念
劳动教育对于小学生的生理发育和心理健康都有积极意义,从小培养正确的劳动观念,通过各式各样的实践活动深刻感知“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快乐”,进而热爱劳动,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尊重劳动人民,塑造道德品质与个性修养。

(二)劳动教育有利于丰富动手实践
劳动教育不能停留于口头教育层面,而是深入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受“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久而久之提升动手动脑能力,促进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全面发展。例如通过劳动教育,学会擦玻璃、擦桌子、扫地,收获动手实践的快乐。

(三)劳动教育有利于促进吃苦耐劳

一直以来,小学生受到年龄特征与认知水平的影响,他们的抗挫心理较差,不善于与他人相处。通过开展劳动教育,由浅入深地引导他们的思想与行为,切实参与多样化的劳动活动,这也是一种积累,更是一种成长,大家在快乐的劳动中学会克服困难,以乐观的心态面对人生,磨砺心理品质,形成吃苦耐劳精神。

(四)劳动教育有利于培育合作精神

新课标改革背景下,对我国教育教学的目标、方法与举措提出全新要求,其中培育学生团队意识,塑造合作精神,成为核心素养根本目标之一。未来社会发展必然要从“单打独斗”转向“团队协作”,通过学校开展集体劳动,同学之间互相配合、互相帮助,共同完成劳动任务,从中体验合作的乐趣与意义,生成合作精神。

2.劳动教育推动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积极措施

(一)创设劳动教育良好氛围

环境氛围对于人们心理感知与实际行动的影响作用不可小觑,围绕“热爱劳动”为主题创设校园环境,如班级的黑板报展示高尔基、列宾、李大钊、宋庆龄、陶行知等名人警句;学校走廊墙壁张贴与毛泽东、周恩来、朱德、时传祥、李素丽、袁隆平等伟人或劳模的感人故事;班级利用课余时间播放《感动中国》纪录片,传递新时代的劳动精神等等,这对于学生是一种警醒与启发,引领他们发自内心地热爱劳动、热爱祖国,团结奋进、无私贡献,让“劳动最美”的思想深入人心,通过劳动创造幸福人生。

(二)丰富劳动教育农事体验

劳动教育的过程应循序渐进,通过多样化的实践活动而影响学生的劳动态度与劳动能力。在日常劳动教育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向学生渗透劳动知识,讲解劳动的意义与价值,让学生认识劳动与文明进步的关联性;再有,培养学生会动手、会创造的良好品质,借助乡镇小学的教育优势,组织各种各样的农事体验活动,如建设校园农场、开辟小果园、小菜园,让学生走进田间地头,体验种植的乐趣,学习与种植相关的知识,潜移默化地形成爱农、敬农、乐农的意识,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

(三)开设劳动教育校本课程

乡镇课堂开设劳动教育具有先天的自然优势。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地区充满生机与活力,陆续涌现优秀的专业户和企业家,农民农村创业如火如荼,这些都是最好的劳动教育素材,给小学生带来莫大的鼓舞与激励。因此在编撰校本教材时,立足本土的人文特征、环境特征、地域特色、乡土文化以及典型人物为素材,开设自主性、探索性、有特色、接地气的劳动教育,着眼于小学生的长远发展,让他们在劳动教育中体验自豪与幸福,树立自信心。

(四)深化劳动教育内涵品质

通过开展劳动教育活动,深化小学生的内涵品质。一方面,丰富农耕体验,如种植花果、种植蔬菜、培植菌菇,大家自己动手操作、观察、记录、分析与体验,潜移默化地形成严谨科学的精神;同时了解有关“有机磷农药”的新闻报道,体会诚信劳动的重要意义,提升自身劳动素养;其次,学校应经常邀请本地的专业户或企业管理人员到学校指导学生如何进行农事劳动,讲一讲农民的故事,讲一讲劳动的趣闻,分享劳动的成果,由此打动人心,激发学生的劳动意识与拼搏精神。

总之,劳动教育推动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作为乡镇教师,肩负教书育人的重大使命,更要结合本土特色,挖掘特色的农事资源,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与劳动教育有机结合,让学生身体力行地体验各种劳动活动,感知劳动价值,舒缓身心压力,潜移默化地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培养吃苦耐劳、敢于开拓的发展精神,在动手实践中获得身心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姚凤,王晓. 发达地区小学劳动教育的养成路径探寻[J].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20,21(10):20-23.

[2]王喜,张燕丽. 劳动教育如何落地生根——晋中市中小学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劳动教育经验分享[J]. 山西教育(管理),2020,(10):5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