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预设与生成的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1-15
/ 2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预设与生成的研究

周艳

重庆市潼南区潼南小学 402660

摘要:在新课程背景下,我们不仅讲求课前精心预设教案,更为重要的是,还要以动态发展的眼光正确对待课堂中的生成。特级教师窦桂梅老师说过“精彩的课堂设计,就是精彩的人生设计;课堂设计得精彩,就是人生设计得精彩。”可以看出名师对课堂设计的重视。数学具有严密的逻辑性,如果没有课前精心的预设,就无法保证教学活动的效率,难以取得精彩生成;学生具有主观能动性,一味照搬预设教案,忽视课堂中学生有效的生成,再精心的预设也是没有意义的。因此,正确把握预设与生成之间的“度”,追寻预设与生成的和谐统一对小学数学课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下面结合平时理论学习及相关书籍的阅读与教学实践简单谈谈对小学数学教学课堂预设与生成的理解。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预设;生成;

“课堂预设”是指课堂的预测和设计,是教师课前对课堂教学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设想和安排;而“生成”则是指生长和建构,是师生在与教学情景的交互作用中、在师生对话互动中产生了超越教师预设方案的新问题和新情况。预设与生成在教学过程中是辩证统一的。有了精心的预设必定会生成课堂的精彩,课堂的精彩成就了预设的精彩,课堂的起点是教师预设的,教学生成的过程是探索的过程,也是师生共同的探究过程。

一、巧用时机,精彩生成 

精彩的生成需要好的时机,一旦错过很难再遇到。如在教学《用数对确定位置》这一内容时,我设计的教学环节是请两位学生相互合作找宝藏,一位学生负责用语言描述宝藏的位置,另一名学生根据他所说的把宝藏找出来,然后问学生除了这样描述宝藏的位置还可以怎样描述,从而引出同一个宝藏的位置可以有不同的描述方法,有时候不清楚也不简洁,从而引出课题,用新的方法确定位置。由于设计没有预设到学生有可能找不出宝藏,在上课过程中学生根据同伴的描述最终没有找到宝藏,结果出乎意料,然后是各种惊慌失措,出现很尴尬的一幕。其实预设之外的结果是多么宝贵的教学资源。学生根据他人的描述没办法准确找到宝藏,不正说明描述某个物体的位置时会出现不同描述方法吗?很多时候不清楚,那怎样才能清楚、精准地描述宝藏的位置呢?从而引出今天的课题――《确定位置》。  

这就是非常好的时机,这样的时机很难得,所以教师们都很注重问题设计,可以说每一个问题都精心设计,但往往忽略“非预设生成”。“非预设生成”更能考验老师,更能体现老师的智慧。在这一点上,我一直觉得自己很不智慧,教师总是希望学生的回答在自己的预设之中的,而一旦不在意料之中或不是想要的答案时,就不知道如何一步一步引导学生,这是自己在未来教学中最需要锻炼的地方。  

二、巧用智慧,精彩生成

精彩的生成,需要教师的智慧。我曾经听了这样一节课,引导孩子认识了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后让他们找生活中的平行四边形,第一个回答问题的是小刚同学,他站起来就说:“我们教室门的玻璃是平行四边形的。”话音刚落,教室里一阵嘘声,还有个别同学在下面小声说到:那是长方形的。小刚有些尴尬地站在那里,老师没有立即表达自己的意见。在停顿的几秒钟时间里有几个声音响起:“我认为是正确的。”最激动地要数小妹妹了,她都站了起来,还主动地说:“我来说说自己的理由。”老师点头同意了。“大家看嘛,只要是符合对边相等还有对角相等这两个条件的图形就是平行四边形,那么长方形的对边也是相等的,因为它四个角都是直角,所以它的对角也是相等的。这样长方形就符合平行四边形的特点,所以它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啪、啪、啪,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掌声还没结束,又有一个声音在教室里响起:“这样看来正方形也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了。”“说得真好!”这位老师有些激动了,急忙把话接了过来。“那么同学们能不能把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三种图形的关系用自己的方式表示出来呢?”孩子们很自信地回答:“能!”数学课堂上的生成是真实而美丽的,稍纵即逝可遇而不可求。这就要求,即时捕捉关键时机。

这堂课中,老师由一个学生的发言而受到启示,没有机械地按原先预定的计划进行教学,而是在当时课堂特定的生态环境下,以此引导学生进行了更为深层次的对话,创造性地组织起适合学生参与自主创新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也产生了自己的学习经验,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实现了课堂教学上的突破。当然,要做到像这位教师一样,很不容易,需要教师的耐心、细心与用心,小心翼翼地呵护那些与众不同又稍纵即逝偶然发生的资源,真正发挥他们的价值。

三、那怎样才能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呢?

(一)认真钻研教材

教材是“大纲”或“标准”的具体体现,是学生学习的基本材料。因此教师分析教材进行教学预设时,应在深入理解教材的基础上根据学生实际和教学风格对教材进行适当的重组或改编。我们在备课过程中不难发现,书本上的例题下方常常有一系列学生预设,而在实际上课过程中,很多时候学生并不能都说到这几点,而且学生的表述并不是很完整,也不是很专业,甚至有的时候学生能想到书本以外的想法,这个时候需要老师在课前精心预设,根据自己的理解对教材和学生的了解重新预设,重新组织教学内容。

(二)全面了解学生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自己精心预设的教案,教学效果却没有预想中的那么好。其中很大的一个原因就是教师只注重了对课本内容的研究,而忽视了学生本身就是一种教学资源,也需要教师去研究。教材是面向全体的,具有普遍性。但学生是独特的人,不同学生性格特点,思维方式,学习风格,学习态度等具有较大差异。这就要求教师在研究小学生的共性特点的基础上,充分考虑自己班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身心发展特点;了解班级的班风,班级纪律等;掌握班级学生的思想状况、知识基础、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等,对教材适当改编或重组。因此在课堂中,教师要尽量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让学生口,脑,手,眼并用,在建立生动的表象的基础上,促进学生对抽象数学知识的理解。
(三)精心设计教学方法

在传统预设中,教师往往一味追求课堂完美,忽视课堂教学应该是一个动态的复杂过程。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新课程改革注重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因此教师在设计教法时应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由“要我学”的接受型学习向“我要学”的自主型学习转变,由“个体学习”向“合作学习”转变,由被动的灌输式学习向“发现,提出问题——搜集资料信息——分析,处理信息——解决问题——归纳总结”的探究式学习转变。如教学三年级上册的《认识周长》一课时,有一个环节是“测量树叶的周长”。在这个环节教学中,教师不是预设好统一的测量方法,而是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给学生足够空间,让学生探索测量方法。在这样的设计中,学生才能张开想象的翅膀,迸发出智慧的火花。

哈佛大学校长陆登庭在“世界著名大学校长论坛”上说过:“那些对人类和社会具有巨大价值的发明创造都是以好奇心和纯粹的求知欲为动力的。”课堂上有效的生成大多数来源于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师要保护学生这种珍贵的天性,使教学真正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就要尊重课堂当中的生成,没有必要左右顾虑,刻意回避,教师应该坦然面对,宽容接纳,让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经过合理的筛选把有效的生成提取出来,巧妙地处理,使数学课堂充满智慧,使学生在动态生成中学习鲜活的数学。我们应宽容地接受生成,理智地分析生成,机智地筛选生成,灵活地运用课堂生成,让课堂在动态中充满智慧与活力。  

参考文献:   

[1]滕红梅.数学课堂的动态生成[J].考试周刊,2007.  

[2]胡春颖.论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J].考试周刊,2009.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