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雕塑中装饰美在现代设计艺术中的应用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1-15
/ 2

中国古代雕塑中装饰美在现代设计艺术中的应用研究

党江波

四川文化艺术学院 四川 绵阳 621000

摘要:现代建筑是产业革命和由此而引起的社会生活和社会生产的大变革,如突增的房屋建造量与建筑类型、工业发展背景下的新型建筑材料、房屋结构内在规律的深度把握、建筑业生产经营资本经济的交融等,都促使了现代建筑的诞生。本文对中国古代雕塑中装饰美在现代设计艺术中的应用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古代雕塑;现代设计;应用

引言

不同的文化背景有不同的艺术特征,每个时代都有其独特认知的一面,有优秀的也有粗制滥造的。我们只有在历史长河的宝库中学习和寻找具有当代视角的审美作品,才能坚定明确自己的道路。作品必须具有好的形体关系和表现力语言,而不是盲目的追求官造、血统,以及制作工艺和尺寸大小。

一、中国古代雕塑的定义

雕塑是用三维形体来表现与传达人对三维世界感受的艺术,是体积、空间与形体艺术。早在原始社会随着工具的出现,改造自然的过程中雕塑的雏形就已经形成,在不同时代背景下,有着不同的意义和用途。真正的中国古代雕塑,经过春秋战国时期各门艺术的发展期,到了秦汉,开始制作出一些雕塑特征明显的器具,如秦代的兵马俑雕塑、汉代的大型陵墓石刻。这些具有强烈的塑造形体方式和空间造形语言、明显脱离实用器具功能的雕塑,才可以被定义为雕塑艺术。虽说墓葬雕塑和佛教雕塑也是实用主义的雕塑,但是他们都以雕塑形式服务于概念,这是中国古代雕塑出现的主要形式。中国古代雕塑延绵两千多年直至晚清,依然可以看到一脉相承的造物观,一路走来既自信又包容。这一时段是古代雕塑的定义时间。

二、中国古代传统雕塑的艺术特点

中国古代雕塑的装饰性是工艺美术所带来的必然胎记。在南北朝时期,佛教艺术开始兴起,诸多充满装饰元素的伎乐飞天均可在云岗、龙门以及麦积山等石窟雕塑中见到,且还有一些夸张性的金刚力士出现。他们虽然都是宗教内容中的一种,但雕刻家因为创作受限,即题材仅限于佛教,没有将生活直接反映出来。从形式表现上来说,均是围绕现实人物而展开的,再与部分不能缺少的装饰、变化、夸张相配合,从而达到宗教规定的标准,观察生活、表现生活为其创作灵感的主要来源。从隋唐开始,装饰性的雕刻艺术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针对艺术的典型性而言,不论是刻在大足石刻、云岗北魏露天座像,还是南朝的辟邪和唐代的石狮等佛像身部与附件上的饰纹,都借助统一的手法,将图案化的装饰纹样科学合理地组织了起来,极大地衬托了活力无比的佛神。例如,大足石刻中的“如意珠观音”,整个佛像披袈裟,挂璎珞,满身花簇围绕,花冠精巧异常,衣褶贴体,以及佛像对称式的坐姿和图案化的袈裟花纹,都显示出了其最佳形式,给人以非常强的装饰感,使人感到十分浓郁的中国风情。

三、建筑与雕塑的造型语言

建筑与雕塑是造型艺术中重要的门类,作为造型艺术,它们具有许多共同的艺术特点。比如,对造型特征的表现性、突出性,对空间占有的独特性等。雕塑与建筑都涉及三维、空间、实体,它们的造型语言有很大的互通性和一致性,完全有别于绘画、音乐、诗歌等艺术形式。而且艺术发展史证明,雕塑与建筑由古至今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不同的艺术形式相互影响和刺激,尤其在邻近艺术的经验的作用下,更增加了艺术创造的可能性。同时也导致了新的、综合性的造型语言的产生。雕塑与建筑之间有紧密的联系,雕塑与建筑的造型语言是相通的,雕塑艺术独特的造型语言在现代建筑设计中也是富有创造力的。作为空间造型艺术的建筑与雕塑,影响着人们周围的环境,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它们反映了一个国家、一个时代的历史文化,它们以美的形象陶冶人们的思想情操,丰富人们的精神。

四、雕塑造型语言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残缺美是在极其稳定的完整的状态中寻找某种不稳定、不完整的状态。在康德的观点中,“十分端正的面孔是不可能有特征的,但是这样的面孔绝不是美的原型,而只能具有学究派所说的正确而已”。可见,中规中矩、墨守规则、刻板求全、四平八稳的建筑样式看上去虽然符合美学的规律,但这种复合并不是成为美的标准。而既能尊重客观美学法则,又敢于破除陈旧习规的具有新时代创新性的建筑才是真正的美。这样,建筑才能具有鲜明的个性化的美感,显示出独特的艺术魅力。随着客观世界在人们的认识中不断地深化,审美观念也随之转变,审美的范也逐渐泛化,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并欣赏混乱秩序所带来的新鲜感,并形成不规则、不完整、不明确的形体意识和法则。用出人意料的形式来延长感知活动的时间,强调合适的后期效果,打破原来的习惯,追求不俗而又可以理解的创新状态。

五、中国古代雕塑中的装饰美及在现代设计艺术中的运用

5.1中国古代雕塑的装饰美

中国古代雕塑中气韵生动的自然美中国古代雕塑气韵生动,突出意在神似,造型简单幽默,与古希腊大不相同。古希腊追求模仿真实与完美,中国古代的雕塑追崇精神情感与内在结合之神韵。如汉代的击鼓说唱俑,人物在身体特征上添加了夸张怪诞,更倒将人物神韵发挥的自然和谐。中国古代雕塑的气韵之美并非简单的临摹照搬,也并不是单纯地去想象,它有着真切实在的情感融入和真实的身体感受。

5.2中国古代雕塑中的精美繁复的图形复杂美

商代的青铜器圆雕高浮雕浅浮雕等雕刻形式,对青铜器进行了立体装饰美的诠释。装饰意味愈发浓重,具有民族风情的纹饰跃然宗教雕塑之上,将雕塑的装饰美体现得淋漓尽致。中国古代雕塑具有的精美繁复图形装饰是中国古代雕塑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元素,以雕塑作品为纸将画面雕刻或塑于雕塑作品的创造。中国古代的图纹装饰具有叙事作用,相对具有真实性。通过规整的图形设计可以把工匠想要诉说的事进行真实准确的表达,同时可以让作品更具有艺术的感染力。

六、中国古代雕塑艺术中装饰美在现代设计

艺术中起到的美育作用从提升中华人民的民族自豪感的方向来说古代雕塑的装饰美对当代艺术进行了一定的提升。现今设计对中国古代雕塑装饰美的继承是现今设计对中国古代雕塑艺术的认可。中国古代雕塑艺术中的装饰美元素,在提升了人民民族自豪感的同时让人更加地了解传统的雕塑艺术,让中国古代雕塑艺术的装饰美更加贴近于我们现今的生活。现今社会处处有设计,设计大到城市建设小到书本纸笔,当中国古代雕塑文化进入生活,让更多的学生、儿童用更加直观的方式在学习祖国的历史文化,将对现今的美育有极大的帮助作用,成了在一种潜移默化下的学习状态。成功地将古代雕塑艺术中装饰美元素引入现代设计当中,是将传统文化中的精华融入现今设计中与现代审美观、设计构成、艺术表现手法的大胆结合。现代设计在保留中国古代雕塑装饰美的原型基础上运用现代设计理念,在原型基础上的学习和借鉴。有着民族特色的现代设计艺术,能够体现出民族的文化底蕴,具有较高的艺术和审美价值。

结束语

如今,雕塑艺术不断演变、发展,传承传统雕塑显得至关重要。雕塑作品除了满足现代人的审美追求外,还要通过雕塑这种艺术语言充分展现我国的民族传统。好的作品可以照亮人的心灵,是超越现实的,可以给人带来情感上的交流,而不是单纯的复制与模仿。通常来讲,大众比较容易接受具象写实的手法,因为这是最接近生活的形象,更加容易辨认,而很多表现力强或者抽象的作品,人们则基本上缺少好感,甚至存在审美排斥。审美能力是每个人天生所拥有的,但不加以学习便很难真切的认知和判断。艺术来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没有凭空而创作的对象,雕塑家在形形色色的万物中,抽离提炼出来的形体,经过设计、布局、加工而形成的雕塑作品,是有着血肉和感情,以及超越本体之外的思想和高度的。


参考文献

[1]谭旭.关于中国古代传统雕塑的探讨[J].美术文献,2019(03):28-29.

[2]李世政.浅谈现代雕塑创作中软与硬的艺术转换[J].艺术科技,2018,31(08):131.

[3]王珂莉.中国古代雕塑语言与当代雕塑教学及创作的融合[J].明日风尚,2018(09):171.

[4]谭旭.中国传统雕塑在现代雕塑中的意义[J].中国文艺家,2017(07):65.

[5]韩创圭(HanChangkyu).中韩雕塑的现代转型与民族身份的文化确认[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7.


作者简介:党江波(1982.10-)男,汉,籍贯:陕西,职称:讲师、国家三级美术师,主要研究方向:雕塑艺术、公共艺术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