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读写能力培养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1-15
/ 2

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读写能力培养研究

刘静

西安外事学院 719300

摘要:汉语言文学是一门十分重要的学科,也是最早在院校中设计的文学性科目,对于该专业的教学,传统的教学方式只是对课本知识的输出,并没有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与应用能力,所以也出现了就业难的问题。如果能够将应用性教学与汉语言文学这一专业结合起来,加强学生在学习中的实践性,也能更好地让专业学生理解所学科目,对中华文化的传承也十分重要。鉴于此,文章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对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读写能力培养研究提出了一些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读写能力;培养研究

引言

在院校汉语言文学教学中有必要进行读写教育的渗透,这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教师应重视读写教育的开展,并寻求有效渗透的契合点及方法,从而发挥出学科综合教育的作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进一步加强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科建设

作为语言基础学科,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体系建设有其特殊性,即兼重对人才文学原创能力和汉语言文学学术研究能力的培养,因而该学科建设需要遵循三个原则:

1.目标科学性原则。学科建设需要在紧密结合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基础上,注重对人才专业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升。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科建设应当与专业课程设置协同作用,推动专业教学创新探索。

2.服务独立性原则。该学科建设应当以服务汉语言文学专业教育教学为核心,简单照搬其他人文学科的教学体系的路子是行不通的。与其他学科相比,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教学内容和实践模式有其特异性,从汉语言文字的发音、拼、写到词句涵义,从语境变化到标点符号的规范化运用,都需要通过符合汉语言文学专业特性的教学实践方式来实现,因而建立专门、独立的服务于该专业教学实践的学科体系十分必要。

3.建设特殊性原则。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体系不仅要为培养学生专业基础素养、能力服务,还应进一步凸显该专业人才培养特色,实现人才培养的基础技能和职业发展优势技能的双重提升,从而进一步发掘专业发展源动力,推动学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实用型、综合型人才培养方案是深化落实。

二、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现状

(一)教师忽略了“以学生为主”的教育理念

很多院校在汉语言文学的专业课堂中采用的依然是重理论轻实践的传统面授式教育,主要以教师为主开展课程,忽略了真正课堂的主体——学生所发挥的作用。汉语言文学的教师更多地将学科研究成果和前人的理论传输给学生,学生通过记背来完成对于知识的输入,教师忽略了学生对于专业知识的理解、对问题的思考和自己的想法,降低了学生对于课程的自主积极性,阻碍了学生批判思维的形成。

(二)对学生和教师的考核形式单一,过于强调考查结果

一个教师有没有较高的教学水平,我们更多地应该看教师能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否重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能否通过课堂环节的设置提高课堂趣味性,并最终提高教学质量。而对学生的考核,也不应该是以一次期末考试成绩来定论,更应该看学生学习的过程是否达标,比如是否在课下参加了教学相关活动,是否在活动中发挥了主体作用、提出了创新观点等。

三、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读写能力培养研究

(一)寻找契合点,注重学生审美情感的培养

首先需要全面对现有的学科体系及教学内容进行分析,从中找出与审美教育之间的契合点,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审美教育的有效渗透,这样不仅能够有效激活学生的主体性作用,而且还能够充分发挥出学科的综合教育作用。比如,美学课程是汉语言文学专业一门重要的课程,该课程是在古希腊哲学基础上将丰富的文学理论知识与审美经验进行了融入,并加上一些语言、心理方面的知识,从而构成了全新的现代知识体系。从该课程的知识构成来看,与审美教育的开展具有契合点,一方面教师可在讲解本质论、审美经验论等文学理论知识时进行美学内容的渗透,这样有助于削弱文学理论知识讲解的枯燥性;另一方面教师可在美学教育时融入文学、艺术等审美经验,如在讲解《毛诗序》时可将文学、音乐、舞蹈等方面进行联合,以此引导学生深入进行解读,不仅能实现文学经验向审美经验的迁移,也能够培养学生的文学审美能力。

(二)模拟创设教学情境

汉语言文学的教学,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开创性地将这种理论性的教学代入到实践中,让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因此,教师可以在进行教学时,开设一些实践活动,将其引入课堂,构建多元化的实践性课堂,以此来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可以采用互动式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有代入感,多产生问题多发问多回答,促进学生有效地将理论学习和实践相结合。举个简单的例子,可以假设“新闻发布会”这样一个情景,一部分学生充当新闻发布人的角色,一部分扮演记者,然后额外的一波学生站在局外人的角度客观评判这次情景模拟的得失。除却扮演新闻发布人的这部分学生外,其他学生都可以进行情景模拟学习的衍生性训练,例如广告语的撰写、广告词设计等。这样的方式不仅能提升专业知识的储备量,还能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写作能力以及信息的获取整合能力。

(三)坚持读写结合的教学方法

对于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来说,只有达到相当的阅读量和写作量,才能实现专业培养目标。但有一些学生平时不注重阅读,更不注重写作技能的培养,这就需要学校、教师为学生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和写作渠道,使学生“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切实提升自己的读写能力。学校的阅读环境将直接影响学生的课外阅读成效。面对良莠不齐的课外读物,学校首先应建设标准化图书馆,与专业教师商讨,定期更新书目,为学生营造书香校园环境。其次,学校应加大宣传力度,提倡学生多读好书。学校可以开展“阅读达人”评选活动,或举办“图书漂流”活动,鼓励学生积极推荐好书,交流阅读心得,互通有无,并实行奖惩制度,构建人人爱阅读的良好氛围,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在阅读中放飞思维和梦想。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只有亲身实践,才能有感而发。面向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读写能力培养必须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学生只有写自己的故事,阐述自己的见解,宣泄自己的情感,才会有话可说,才能写出有旺盛生命力的文章。为此,我们要注重从课堂教学走向课外,走出书本,让学生带着美好的想象进行课外体验。这样,学生就会春日踏青,夏日观景,秋日赏月,冬日玩雪,百般体验,无所不为;天文地理,鸟兽虫鱼,大千世界,无所不及。在体验快乐的同时,通过观察、实践,积累大量的生活素材用来写作。写作素材大多是杂乱无章的,在写作之前,教师既要引导学生对素材进行筛选和重组,更要激发学生的创造意识,唤起他们的情感体验,激活他们对美好事物的记忆,从而点燃他们心中创造的火花,把自己的所见所想通过有效的表达呈现出来。

结束语

汉语言文学随着时代的日益发展而日益受到重视,但是在此过程中,对其的应用性教学也要在形式上进行不断革新。提高专业的应用性,将理论与实践结合,从而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有助于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更有效地传承与弘扬。

参考文献

[1]张春歌,王宏民.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核心能力培养研究[J].教育评论,2019(08):127-133.

[2]谭德兴.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实践及创新能力的提升与培养[J].中国大学教学,2019(06):68-71.

[3]陈景怡.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写作能力培养的思考[J].散文百家,2019(02):228.

[4]智小峰.汉语言文学专业如何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J].北方文学,2018(17):175+177.

[5]张曦月.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写作能力培养的分析[J].汉字文化,2018(02):1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