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思维深度培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1-15
/ 2

小学数学思维深度培养

佘中林

江苏省高邮市送桥镇中心小学 225651

摘要:教师不能满足热烈的课堂气氛,而忽略了学生数学思维的建构。如果学生陷入简单模仿的境地,他们不仅会封闭思维通道,而且其学习习惯的养成也将陷入低效率。为追求思维的深入发展,教师必须掌握数学学习的精髓,并注重在课堂上培养数学观念和数学思维,以成功激发学习的主要动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 思维; 发展;

1.诠释概念,奠定思维发展基础

数学学科教学中,几乎每一节都要接触一些数学概念内容,这些概念往往是解决数学问题的基本依据和方法。如何让学生掌握这些概念,教师要做好充分的学情分析,以便做出针对性解读。数学概念解读有多种途径和方法,教师要注意对接学生旧知和生活认知,通过展示、操作、对比、分析、归结等操作手段,对数学概念进行分解,让学生顺利接受这些内容,促进数学思考的顺利推进。

诠释概念有多重选择,教师在具体操作中,要结合教学内容实际做出理性判断,以提升教学适配性,成功激发学生学习思维,建立有形学习认知。如教学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找因数》,教师运用活动进行概念解读:这里有12个小正方形,要拼成长方形,有多少种拼法?自己独立画一画,进行拼接尝试,看可以找到几种拼接方法。学生开始操作和观察,课堂学习进入实践操作环节。教师进入课堂之中,对学生相关操作进行监控,适时做出干预,确保活动顺利推进。课堂归结时,学生都能够给出正确答案,教师对因数概念进行解读:12个正方形可以拼成3种长方形,用到1、12、2、6、3、4六个数字,这些便是12的因数。学生对因数概念有了更直观的认识。教师继续投放训练活动任务,要求学生找出9和15的全部因数,还要挑出公共的因数。教师从概念解读角度展开教学设计,成功激发学生学科思维,在实践操作中逐渐有形学习认知。诠释数学概念未必要具体讲解,利用实践活动进行推导,一样能够获得激发效果。

2.催生冲突,提升思维碰撞频度

数学课堂上有多重互动环节,教师在具体设计和组织时,要注意催生一些矛盾冲突。让学生主动质疑、投放问题进行合作互动、启动课堂辩论活动、展开主题发言活动,都能够形成一些思维碰撞的机会,教师要在组织调度方向做出一些创新调度,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主动交流,进而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历练。传统教学中,教师主宰课堂,“满堂灌”现象较为严重,学生得不到思维的机会,其教学效果低下,新课程改革大背景下,凸显学生主体地位成为主流意识。教师要做对接性设计,以有效提升其思维品质。

课堂认知冲突是经常发生的,这是可遇不可求的教学生成资源,能够形成崭新教学契机。教师要注意展开针对性设计,以成功激发学生形成思维冲突,让思维碰撞更为频繁,其助学效果会更为突出。在教学《数的奇偶性》时,教师引导学生阅读相关内容,对数的奇偶性进行对比分析,逐渐掌握相关概念信息。在课堂交流环节,教师推出了同桌竞赛活动:根据学习内容特点,同桌两个人展开知识竞答活动,一个人出题,另一个人要在五秒钟内做出回答,然后轮换设计题目。学生对这种对抗性训练活动非常感兴趣,都能够积极回应。教师对学生竞答情况进行监督,课堂学习气氛被点燃。“偶数+偶数=()”“任意一个奇数和偶数相加,其和是奇数还是偶数?”“偶数有什么特点?”……问题不断抛出,课堂不时出现争论,教师及时干预,厘清相关问题。一个竞答活动,成功调动学生学科思维,在对决过程中难免要出现一些争议现象,这是思维激烈碰撞的结果。思维冲突一旦形成,教师要及时抓住展开对应设计,让思维碰撞来得更猛烈些,其助学作用会更为突出。

3.拓展问题,促进思维内化进程

教师投放数学问题或者是数学任务,学生主动展开思考和讨论,在解决任务过程中形成学科认知。如果教师能够有拓展意识,对问题或者任务进行创新处理,延伸问题经纬度,创新任务呈现形式,都可以带来全新学习动机,顺利激发学生学习思维,促进其认知内化。教与学要形成良性互动,问题设计非常关键,教师要有创优意识,对问题进行整合处理,以促进其思维的健康成长。如果有需要,也可以发动学生设计问题、设计训练题目,都能顺利启动学生数学思维。

数学问题设计需要切准学生思维走势,这样才能快速形成共识,让数学学习顺利展开。在教学《比较图形的面积》相关内容时,教师拿出一张图纸:这是学校建筑平面图,观察操场和花园,哪个面积更大一些呢?你能用什么样的方法来证明你的判断呢?问题抛出后,课堂进入互动交流环节,学生纷纷给出自己的设计和建议。有学生认为,可以用方格纸片进行测量,能够比较出两个图形的大小。也有学生说,可以用直尺测量,因为都属于长方形,可以计算出面积。还有学生说,不如直接折叠平面图,将两块地方进行对比重合,看哪一个更大一些。从学生给出的几种操作方法来看,教师问题调度是非常有效的,成功激活学生数学思维入场。计算面积的相关内容还没有学习,便有学生提及这个方法,说明学生思维已经拓展,能够从更多角度展开思考和整合,找到更多适合的方法加以应对。教师投放问题虽然很简单,但问题具有拓展性,能够形成生活对接,自然有较为强劲的调度力量。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数学教学开始后,应围绕学生的学习和思维训练来开发相应的设计。在概念解释中为思维发展奠定基础,在思维冲突的产生中建构新知,在数学问题应用中拓展思维的广度与深度,并在反思过程中纠正思维发展方向。教师必须具有创新实践的意识,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在思维过程中培养学科综合能力。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与建立数学思维是分不开的,只有不断将学生的数学思维引向深入,才能有效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黄雅芳.创设表达机会,助力数学思维发展[J].中学教学参考,2018(02):36-38.

[2] 郑秀英.拓展延伸:在解题反思中发展数学思维[J].江西教育,2019(06):85-87.

[3] 王丽娟.创造探索发现平台发展学生数学思维能力[J].华夏教师,20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