厉行节约,杜绝浪费--以小学四年级下册第七课《我们的衣食之源》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1-15
/ 2

厉行节约,杜绝浪费 -- 以小学 四年级下册第 七 课《我们的衣食之源》 为例

杨航军

浙江省 东阳市横店二小教育集团    322118 


摘要:当今物质生活相对富足,但绝大多数孩子,不知盘中餐、身上衣哪里来,不知劳动的艰辛,不知生活的艰难,不喜欢参加劳动,生活中攀比、浪费现象屡见不鲜,主要就是缺少粒粒皆辛苦的体验,可见对于儿童进行爱惜衣食的教育非常有必要。本文力求通过《我们的衣食之源》这课的学习,让孩子们认识到农业的重要,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激发他们热爱农民、农业的情感。

关键词:勤俭 节约 杜绝浪费


《我们的衣食之源》是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美好生活哪里来》中的第一个主题活动。教材主要通过“白白的大米哪里来”“美好生活的保证”两个方面展开。第一个方面是引导学生初步了解农作物的种植和生产过程,尊重农业劳动者,珍惜她们的劳动成果。第二部分是让学生了解农业生产的主要种类,认识农业生产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认识农业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热爱农业的情感。

  “儿童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必须是接近儿童的生活,反映儿童的需要,让他们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生活,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有效的教育必须采用儿童乐于和适于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方式,这有利于教学过程中儿童的主动参与和自主学习。所以设计本节课时,我从学生最熟悉的自己家的餐桌开始,由近及远,再把视角投向生活的各个方面,带领学生回到他们熟悉的生活中,回顾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从学生的生活中提取教学素材,从而感受农业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使学生了解衣食之源的知识,知道农业生产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关系,以此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从而懂得勤俭节约的道理,自觉珍惜劳动成果,并培养学生热爱农村、热爱劳动人民的感情。

通过对这一课的学习,让学生们体验到农民伯伯付出的辛勤劳动,感知农产品的来之不易,从小懂得勤俭节约的道理,自觉珍惜劳动成果,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农产品、农产品对人生存的重要作用,了解生活中的农产品,认识到衣食之源在农村。

本课的课时安排为两节课,第一课时了解衣食的来源,知道农民的艰辛;第二课时形成勤俭节约的良好美德,感受科学技术给衣食带来的重大变革,激发学生从小热爱科学的情感。

一、第一课时目标是让学生初步了解农民伯伯生产粮食的过程,体会粮食的来之不易,激发学生尊重劳动人民的劳动成果和对劳动人民敬佩的情感;结合学校一日常规三字经教育,引导学生对日常的饮食习惯进行思考,培养学生爱惜粮食的良好习惯。在教学中让学生们了解大米的种植过程,知道粮食来之不易,懂得珍惜粮。课前,教师需要收集一些农民种庄稼的图片、古诗《悯农》、《朱子家训》的古训、歌曲《我是一粒米》、《插秧谣》,组织学生调查日常生活中浪费粮食的现象等。制作教学课件;拍摄录象;录制声音; 教学工作结合综合实践活动中,培育小苗,记录小苗的成长史,通过查资料,看农民伯伯种植粮食的图片,看看如何翻地、播种、浇水、锄草、施肥、除害虫、收割、脱粒、晾晒、碾米等,然后同学们再动手画一画思维导图,知道稻谷是怎么生长出来的,白白的大米哪里来的。

学生也要亲身参加劳作,并写一写劳作感受,不仅对学生进行一定的农耕教育,而且让他们真切感受到农业生产的辛苦,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情感。农民伯伯不是一朝一夕的耕种,而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劳作。他们吃苦耐劳勤勤恳恳,用他们的勤劳和智慧创造了灿烂的农耕文化。每当看到餐桌上丰富的食物,我们都应该感谢农民的辛勤劳动。没有他们的汗水,就没有放桌上的美味佳肴。

结合学校《一日常规三字经》进行教育,在餐桌上做到不挑食,严禁倒饭、剩饭、浪费食物,做到光盘,用实际行动来爱惜粮食;结合班级小助手培养,设立班级岗位和家庭实践岗位,自己的事自己做,家务学着做。每人在家庭实践岗位上劳动,拍成一分钟视频,全班同学在班级岗位上劳动,拍成10分钟视频,视频在《爱劳动》主题队课上展示,培养学生热爱劳动,让孩子感受农业生产的辛苦,崇尚节俭、珍惜劳动成果等行为习惯大有裨益;结合少先队中队课 ,颁发劳动章,颁发节约章,一月一评价,将热爱劳动和爱惜粮食行为真正落实到位。

二、第二课时课时的目标是了解农业生产的种类及重要作用,了解农村的变化;增强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和社会观察的能力,感受农业生产的重要性。课前教师要制作课件,收集资料; 让学生从“衣食住行”中自主组队选择去超市、家里……调查,生活中的哪些产品与农业有关,并且找找相关的图片、视频、实物等关于农业方面的资料。教师将教材中农业的分类,制成课件,并录制超市的农产品及农产品的加工品,农贸市场的农产品等,根据教学设计适时地在大屏幕上显示,既直观、形象又贴近学生生活,增强了教学活动的真实性、趣味性,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从学生最熟悉的自己家的餐桌开始,由近及远,再把视角投向生活的各个方面,带领学生回到他们熟悉的生活中,回顾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从学生的生活中提取教学素材,从而感受农业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使学生了解衣食之源的知识,知道农业生产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关系,感悟农业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知农、敬农、尊重农民的情感。

新课标指出:“教学要面向学生的生活实际,创造条件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本节课课前让学生走出课堂,开展了一系列的力所能及的实践活动,如,让学生走进超市、农贸市场,分组搜集蔬菜、粮食、禽蛋、肉类、水果等农产品,搜集经过加工的农产品包装袋,调查、访问、上网查询农产品的加工过程等,让学生在动手、动口、动脑的过程中亲自感受到农业是我们的衣食之源,从而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也使教学更具有了针对性,为有效的课堂教学提供了重要保证。


综上所述,积极参加实践活动,开发校本课程,有意识地和《道德与法治》课程巧妙整合。这样,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被有效激发,才能很好地投身到课堂学习中来,才能更好地完成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化。德驻童心、法润童心,都是多元育人整合,活动丰盈教学带来的成果。采用活动化、游戏化教学,注意引导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的优势和特色,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对学生生活经验进行有效的提升。以此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从而懂得勤俭节约的道理,自觉珍惜劳动成果,并培养学生热爱农村、热爱劳动人民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