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中合作学习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1-15
/ 2

初中数学教学中合作学习探究

朱华东

四川省南充市顺庆区桂花乡小学 四川南充 637000

教学中,通过合作学习的教学,不仅能够使学生获得一些必要的数学知识,而且能够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竞争意识、集体观念和创新能力,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我在课堂上实施合作学习教学时,主要以同桌二人小组或前后四人小组进行合作学习。

一、教师作用的转变

  在合作学习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原有的“权威-服从”关系逐渐变成了“指导-参与”的关系。因此,教师不是清闲了,而是担负起了更大的管理和调控作用。教师要充当管理者、组织者、促进者、咨询者、顾问和参与者等多种角色,这些角色具体表现为。

  1.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初期,学生中可能会出现二种情况:闲聊(与课堂学习无关的交谈);冷场。此时老师要合理地进行组织、引导和调控,不能使小组合作学习刚开头就夭折,或者使小组学习流于形式。

  2.小组讨论偏离主题或讨论一时受阻时,教师应及时发现,及时制止,或为小组讨论提供及时的点拨,使小组讨论顺利开展。

  3.小组活动开展得顺利时,教师应给予及时的表扬和肯定。当小组提前完成任务时,教师应检验他们是否真正完成了任务。如果确实完成了,教师可以开展一些备用活动:帮助其他组完成任务等。

二、小组成员的参差性

   小组合作学习一般采用异质分组,即小组内各成员间形成性别、学习成绩、能力方面的差异。合作学习小组通常由6人组成,其中二名是优等生,二名是差生,二名是中等生。这样异质分组的最大好处在于让学生懂得,每一个人都有长处和不足,人的智能、个性、才干是多样的,只有既善待自我,又欣赏别人,让每个人的价值作用相互依存,相得益彰,才能发挥出团队学习的最大成效。由于每个小组都是异质的,所以就连带产生了全班各小组间的同质性,这就是合作学习的分组原则——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组内异质为互助合作奠定了基础,而组间同质又为保证全班各小组间展开公平竞争创造了条件。常用的分组形式有以下几种:

1.二人小组合作学习。同桌二人小组合作学习,我通常选择简单的教学内容。不需要过多的讨论,通过二人合作就可以完成。教师尽可能地参与到合作有难度、知识水平较弱的小组,并适当给予指导和鼓励。二人小组合作学习时间利用率高,二人可以互补,比单独的自学效果好,可以通过互问来巩固知识,提高表达能力,二人可轮流检测、轮流汇报学习成果。前提是同桌二人的学习成绩要有所差异,能形成互补。

2.四人小组的合作学习。前后四人小组合作学习最适宜,既不要重新摆放桌凳,又不至于因为秩序混乱耽误时间,而且保证更好地完成合作学习任务。教学时,把问题设计的有梯度和层次,数量适宜,难易适度,让学生根据问题提纲充分交流,在学生合作“学”的活动中,学会质疑,学会倾听;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掌握重点,解决难点,让学生真正成为自己学习和活动的主人。组内成员轮流任组长,负责管理和汇报等工作。如初一数学概率《游戏公平吗》中有一个开放性问题:利用上节课的转盘A,设计一个对双方公平的游戏。你还能设计另外一个对双方公平的游戏吗?

   在教学时,采用学生前后四人分为一组合作来设计这个具体的方案。学生明确题意和任务的基础上,教师首先示范一种设计方案,然后学生各自去构思设计思路,先组内充分交流后,各组再选出一至两种最佳方案,由组长向全班汇报各组的方案。在学生合作期间,教师积极关注学生的活动,适时“点拨”。在学生设计方案中,有的学生没有较好的解决方案,也给予肯定和鼓励。设计的方案多种多样。有的设计很精美,有的设计特别有创意……,当然有的也不尽如意,设计很复杂,尽管如此,我们也给予鼓励,并让他们在分析和审美中,对方案进行取舍。

三、小组合作学习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合作学习不是专用来活跃课堂气氛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它应该用于解决知识的难点。对有疑难的问题,本课的重难点,教师在作一适当引导后,让学生去合作、探索,运用集体的智慧去攻克难关。选择小组合作学习的恰当时机是有效合作的重要保证。

   1.个人操作无法完成时。此时,教师可以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自发的合作,培养同学间团结协作的精神。

   2.个人探索有困难,需要帮助时。多用在出现了新知识,需要新能力处。此外,在意见不一,有必要争论时;人人都需要内化知识时;当学生举手如林,为满足学生的表现欲时;当学生获得成功的乐趣,需要与人分享时,也是小组合作学习的最佳时机。

四、明确小组合作学习中应注意的两个问题

   1.小组合作学习不能停留在形式上

   近来,在几乎所有的课堂上,我们都可以看到小组讨论式的合作学习,但有的讨论仅仅停留在形式上,往往是老师一宣布小组讨论,前后四人马上聚在一起,满教室嗡嗡声,小组里每个人都在动嘴,谁也听不清谁在说什么。几分钟后,老师一喊“停”,学生立即安静下来。这种几分钟的讨论,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学习。不能想当然地认为,组建了合作小组后,学生围坐在一起,进行简单的议论,就会出现合作的效应。小组合作还需遵守一定的规则,比如小组内应该有分工:领导者、记录者、联络者、检查者等,而且应该轮流担任,增进角色的互赖性,提高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2.关注每个学生的有效参与

  合作学习不允许任何学生游离于集体活动之外,“出工不出力”,“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都是不行的。同学之间的积极的相互依赖意味着大家在彼此合作、相互启发中共同学习,而不是消极地依靠某个学生或某一部分学生解决全组问题,而另一些人在小组掩护下逃避责任。为了使每位学生都能有效地参与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应事先建立一些基本的小组合作的规则,讨论前,小组成员先独立思考,把想法写下来,再分别说出自己的想法,其他人倾听,然后讨论,形成集体的意见。决不能把小组合作学习演变成“好学生讲,差学生听”的小组模式。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将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化为小组之间的竞争,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有助于因材施教教育思想的落实,它可以弥补教师难以面向有差异的众多学生的不足,从而真正实现使每名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