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初一学生数学纠错能力的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1-15
/ 2

培养初一学生数学纠错能力的研究

常长守

陕西 咸阳西工大启迪中学 陕西 咸阳 712000

摘要 为了快速适应新课改,学校在教学过程中越来越重视对学生的各项习惯的培养,改错习惯是习惯培养中必不可少的。初一是学生跨入中学大门的第一步、是接受教育、学习知识道路中的一个重要的起点,一个质的飞跃。然而初一学生却没有一个良好的纠错习惯,因此需要加大学生改错梦里的培养与训练。

关键词 粗心 习惯 反思 纠错

作业是教学环节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份,是巩固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途径。订正作业中出现的错误更是解决学生学习盲区的主要途径。作为数学教师帮助学生订正的纠错行为不仅对学生的学习活动方式的改进具有调节功能,而且对学生的学习动机具有刺激作用。学生自主学习是重要的学习方式,在教学或考试中经常会出现学生各种的“错误”类型及学生不会积极主动的去检查错误、纠正错误,此现象是多种因素的综合体现。如何培养初一学生检查错纠错的习惯。

一、问题的出现与发现

在课堂作业、家庭作业、辅导资料作业、各种检测、考试等作业与任务中发现,学生经常出现以下几种现象:

现象一、作业或考试后所做过的题目经老师讲解,学生立马恍然大误,随即意识到自己错在哪里。为什么学生在当时不能主动的检查,发现、纠正错误呢?

现象二、在教学中会教师本以为学生不该错的知识,还有一些非常简单的知识学生却要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而这些错误本身是能够避免的。

现象三、学生在作业本或试卷上的书写要比草稿本上的书写规范许多,学生在检查时却不知此题在草稿本的什么地方,只能再一次机械的重复计算,或者就是简单的对照自己做一过程进行一遍所谓的检验。

现象四、教师批改作业或者试卷,在作业本或试卷上都会有很多的评语及错误的原因。但学生拿到以后,稍微看一看就将它放入书包中,对错误的内容、不完善的题目视而不见。

为什么会出现以上几种情况,为什么学生会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我们又应当如何恰当的引导学生养成查错纠错习惯的习惯,提高学生在此方面的能力呢。

二、原因的分析

(一)学生订正作业的习惯不良

1、学习习惯不好:一部分孩子在小学的时候都上过奥数,都已经习惯用固定的公式去算,所以好多题目都是一步得出答案,没有任何的计算过程,根本没有明白其中算理和做题过程,只是重视了答案,不会重视知识的生成过程。
  2、思维方式运用的不合理:初中数学和小学数学相比,知识的深度、广度、能力的要求都是一次飞跃,如:负数的引入、用字母表示数、空间概念的形成、方程模型的建立,有些同学的思维还是一直停留在小学的思维方式,不能进行发散思维、抽象思维等。
  3、学习方法不合理:好多孩子还没有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只是重视结果,轻视过程,急于求成,粗枝大叶,对概念、法则、公式定理一知半解,似懂非懂,机械模仿死记硬背。知识点应用的不到位。

(二)教师纠正学生作业的方式单一

传统纠错方式是老师通过批改作业了解学生作业的情况,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总结和讲评,当作业中出现典型错误时,老师会做重点分析讲解,当学生作业中出现共性的错误时,老师一般都会把正确的思路和过程再详细的讲一遍。但是效果并没有自己预想的好,做正确的学生不注意听讲,做错的学生急于把正确的答案抄下来而不注意思考,即使再次出现原题,他们依旧错误再犯。这些传统纠错方式在全部学生面前显得微不足道,只有能主动学习的学生才会有所效果,无法真正意义上照顾到基础薄弱的学生。

(三)学生不能养成纠错的好习惯

1.学生不愿意主动改错,不知道如何改错,如何书写。

2.学生不愿意面对自己的错误。改错题说明自己学的不好,学生不愿意承认自己学得不好。

3.学生“错改”,对知识点尚未理解透彻,改正后依旧是错的,因此不会再次进行改错。

4.孩子担心父母的责备。如果在改错的过程中出现很多的错误,父母有可能会训斥。

5.觉得改错浪费时间,把学习当成一项任务,改错更是浪费时间,鉴于老师检查便会潦草应付,因此改错在学生整个学习过程中就淡化。

三、措施与方法的实施

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自我暴露学习中的弱点和知识缺陷,自我纠错和在老师的指导下纠错,是提高他们解题能力和数学素养的一个好方法,从另一方面来讲,改错虽然是教学的一个小环节,但是对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至关重要,直接影响课堂的教学效果。初一学生学好数学最关键的是要有学习兴趣和好的改错习惯,对做题中的错题纠正要正确引导,既要不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又要在纠错中掌握知识方法。
1.正确理解概念。熟记某些重要公式、法则、定理的准确无误是运算的基本要求,正确的记忆公式和法则是计算准确的前提。并能掌握公式的推导,只有理解某些概念与公式的推导,才能做到公式的正用、反用和活用,从而提高运算能力。
  2.加强计算练习。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必须要进行严格训练。要求学生养成规范书写的习惯,书写工整、格式正确、字迹端正、做到不潦草,不涂改,保持作业整齐美观。要自信,争取一次做对;慢一点,想清楚再写;少心算,少跳步,草稿纸上也要写清楚。

3.抓好审题训练。做题时养成认真审题、细心求解的习惯,要求学生看清题目中的每一个数据和运算符号,确定正确的运算顺序,选择合理的计算方法。要做对一个计算题,首先要做到认真读题、多角度观察、综合性思考,过好审题关。
  4.加强学生准确检查计算题习惯的培养。好多孩子做完计算题后检查一遍后还是错的,或者有的直接把正确的反而改成了错误的。纠正这种坏习惯只是要求学生细心还远远不够,还要提高其验算能力。学生往往两三遍地查不出毛病,其原因往往是他们只是简单的重看一边或重算一遍,而不是运用学过的数学知识从不同角度进行演算。事实说明这种重算一遍的方法是没有多大意义的,而能从各个方面来迅速判断答案真假的学生,他们对问题的理解才会深刻,对学习才有意义。
  5.建立错题集。让学生把自己在平时中经常做错的题整理到错题集上,自己在平日里可以经常看看自己哪些题老容易出错,在以后的做题中改正。
  6.计算能力与思维能力相结合,包括分析运算条件,探究运算方向,选择运算公式,确定合理的运算方法等一系列过程。中学数学是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而非只机械套用公式计算。运算出错,常听到学生自责“粗心大意,没看清楚题目,数字抄错等”,当然不排除个别情况下因粗心造成错误,但解题经常“粗心大意”,就不仅仅是“粗心大意”了。同时反映出来的问题是基础知识混淆、模糊。基础知识不过硬,往往是引起计算错误的根本原因,所以加强基础教学是提高计算能力的一个很现实的问题。
  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在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加强推理训练,平时练习就要求做到步步有根据、有充足的理由,并注意运算的顺序性。有的学生缺乏比较意识,做题时往往找到一种方法就抱着死做下去,认为做对就行了。引导学生灵活运用条件,提高运算的简捷性,如灵活运用概念、公式,灵活选择运算途径等。数形结合,化繁为简。

参考文献:
  [1] 茹金萍,浅析提高七年级学生数学运算能力的思考[J],时代育,2015(14):238-238.
  [2] 沈志伟,提升学生运算能力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刊,2013(S2):253-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