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有温度的教育 用心关爱留守儿童——万源市庙子学校弥补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问题的工作调研报告

/ 3


办有温度的教育 用心关爱留守儿童——万源市庙子学校弥补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问题的工作调研报告

徐邦奎 蒲松廷

四川省万源市白沙镇小学 四川万源636350

四川省万源市鹰背镇学校 四川万源636350

前言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贫困山区留守儿童人数呈上升趋势,如何力所能及做好他们的教育工作,成为农村学校的重点课题。办有温度的教育,让每个孩子都健康成长成为农村学校教育的新主题。义务教育阶段是一个人良好品质、良好习惯形成的重要阶段。在这一时期,除了学校教育外,家庭教育所起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而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大部分时间是相对缺失的,他们的学习状态和性格个性的外在表现都明显有别于正常家庭教育的孩子。学校课题组结合地域特点,重点就山区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


  1. 万源市庙子学校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现状

(一)庙子乡及学校基本情况

万源市庙子乡位于万源市东部,地处大巴山南麓,川、陕渝三省(市)边缘结合部,距万源城区62公里,幅员面积126.22平方千米,下辖六个行政村,常住人口七千余人。该乡幅员辽阔,地广人稀,坡高山陡,粮食产量不高,森林面积大,外出务工是当地居民的主要收入来源。

万源市庙子乡中心小学校始建于1936年,是一所九年一贯制寄宿制学校,中心校下辖6个村小教学点,专任教师44名,在校学生八百余人,其中中心校住校生近三百余人,涵盖义务教育阶段所有年级。统计发现,学校留守儿童人数占全校59%,平均每班21人;其中由隔代监护的占比达70%,也就是说这些留守儿童由祖辈(溺爱后辈,物质满足,缺少教育态度、教育方法)监护的占绝大多数,同时,留守儿童数据呈上升趋势。

(二)庙子学校留守儿童基本现状

①留守儿童学习成绩和学习习惯较差,在家作业不认真完成,无心向学。②性格内向、孤僻,胆小怕事,遇到问题不敢向老师或亲属反映。③不关心班集体,经常违反纪律且屡教不改,对待他人冷漠,我行我素。④留守儿童行为习惯较差,无基本礼仪。⑤留守儿童校外安全监管存在一定隐患。

留守儿童因家庭教育缺失带来的系列问题一直困惑着老师和学生家长,严重影响孩子的发展,因此,解决山区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问题的策略研究对促进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学生健康心理发展显得非常必要,是办人民满意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教会学生学会感恩、尊重他人、善于与人交往,性格开朗,懂礼仪常规是教育的出发点,而山区留守儿童因家庭教育缺失造成留守儿童在生活上缺照顾、行为上缺管教、学习上缺辅导、思想上缺约束,安全上缺保障等,这些问题对学校、家庭、社会影响颇深,距离文明学生行为习惯要求相差甚远,因此,家校合作解决山区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问题的策略研究迫在眉睫。


  1. 解决问题具体策略


  1. 制度保障,为弥补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提供政策支持。

为切实抓好留守儿童教育问题,2013年庙子学校申报《家校配合解决山区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问题的策略研究》的县级普教科研课题,成立研究团队,着力进行研究,2019年,该课题研究报告《家校合作解决山区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问题的策略研究》获市级二等奖。学校相继出台了《庙子学校建设留守儿童之家的指导意见》、《庙子学校学生文明习惯养成教育方案》,印发了《庙子学校关于聘请校外文明习惯社会监督员的通知》等文件,提供了制度保障和政策支持。为更好地保障留守儿童权益,学校按照上级相关文件精神,研究制定了《庙子学校学生资助政策明白卡》,优先资助建档立卡户学生,重点关注留守儿童,强化对孤儿、单亲家庭儿童的关爱力度,学校结合庙子乡帮扶工作要求,请求乡党委政府派驻学校教师帮扶有学生的建档立卡家庭,学校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帮扶责任落实,重点研究学生的教育管理,形成全乡一盘棋、全校一目标的思维认识,着力搞好教育扶贫工作。


  1. 齐抓共管,形成关心关爱关注的教育合力。

一是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学校教育发展,优先发展教育。领导牵头组织社会爱心人士资助贫困优秀学生,自2018年以来,社会人士每年帮助5名贫困优秀学生4000元,学校组织学生开展“给叔叔阿姨的一封信”活动,表达感谢和感恩,帮助学生树立努力学习、奉献社会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是协同村党支部开展教育工作。学校聘请各村党支部书记为学生安全文明社会监督员,每期定时召开座谈会,进行学生管理信息传递,从而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管理。三是学校大力弘扬助人为乐的教育宣传,在各类困难面前,庙子广大家长和社会人士冲锋在第一线,为留守儿童保驾护航,涌现出了众多可歌可泣的英雄家长和社会人士。


  1. 寓教于乐,通过活动体验,促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学校通过国旗下讲话和主题班队活动,对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法治教育,开展向身边的人学习活动,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生活榜样,让每个学生都能明白,读书是改变自身命运的最佳途径;强化艺体教育和劳动教育以及美育教育,学校借助四川省艺术人才大赛和达州市学生运动会平台,强化对学生的训练培养,每周专门安排一天课外兴趣小组活动,各学科教师进行针对性的培养,自2014年以来,庙子学校共计400余人次参加四川省艺术人才大赛活动,获得等次奖200余人,其中一等奖20余人;2016年,庙子学校参加达州市小学生篮球比赛,斩获亚军。学校每年举行的元旦、六一庆祝活动、教师节庆祝活动,部分节目和项目全权由学生自编自导自演,运动会上,各项活动学生广泛参与,积极拼搏。活动的开展进一步启迪学生心智,在集体活动中培养了学生乐于奉献、敢于竞争的精神,进一步净化学生心灵,陶冶学生情操,为学生茁长成长奠基。

1、庙子学校以开展“千名教师联系万名家长”、“对口帮扶”、“送教上门”等活动契机,教师首先对留守儿童进行详细调查和了解,为他们建立健康明白卡,留意并记录每个学生的心理变化,对他们不正常的行为表现及时干预,正确引导,学校通过讲座、个别谈心谈话等形式及时进行心理疏导,给他们更多的心灵关怀。

2、从情感入手弥补留守儿童和父母之间的这种情感空白,让关爱成为一种习惯。学校要求全体教师不歧视留守儿童,不戴“有色眼镜”看待留守儿童,甚至要求全体教师不在公众场合讨论留守儿童个例,从内心深处生发关爱和教育,全民行动,关心、关怀留守儿童,消除他们的孤独感和自悲感,让他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

3、引导留守儿童以书信、电话等方式加强同父母的情感交流,学校留守儿童之家为孩子提供视频连线、电话互访等硬件设施,孩子想父母或者是父母想孩子了,都可以在课后进行连线聊天,使孩子能理解父母在外务工的辛苦,以此填补情感缺失,帮助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和远大的理想信念。

4、请求当地政府部门对留守儿童进行帮扶,切实解决留守儿童在生活上、学习中物质上的困难,充分利用村委会的农家书屋,周末组织留守儿童在农家书屋看书,以填补留守儿童在周末的空白。

5、加强学校与村委联系,聘请的安全文明社会监督员,一要监管学生上放学路途安全,监管学生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二要定期到留守家庭了解孩子们的生活、教育情况,建立长期有效机制,定点帮扶,及时发现报告留守儿童们的情况与动向,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提供保证。学校为确保各时间段学生安全,制定了相关的安全预案,根据学生上放学路途沿河的实际状况,专门制定了《庙子学校防学生溺水、防泥石流安全预案》,首先是各班做好主题安全教育,学校开展好各类安全演练,教会学生应对突发安全事件的方法,有效的遏制了溺水等安全事故的发生。

6、充分发挥媒体的作用,加大新闻宣传力度,引起社会各界对山区留守儿童的关注,引起社会的重视,调动全社会的力量,让更多的社会人士帮扶山区留守儿童,让外出打工的父母安心,让在家的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通过系列教育和帮扶活动,庙子学校留守儿童基本实现全覆盖、三位一体的立体管理网络,为留守儿童成长保驾护航。

三、工作成效

通过山区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带来的各方面表现的调查研究,学校统一安排有步骤分阶段分层次实施家校配合的策略,开展小手拉大手、我们手牵手的系列互助活动,强化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加强家长的引导教育,积极请求社会各界共同监管教育,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和社会反响。

(一)学生行为习惯、综合能力水平大幅度提升

近年来,庙子学校紧紧围绕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这一主线,挖掘留守儿童问题根源,着力教师能力提升培养,深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定期家访、个别辅导等系列活动。

一是结合教科局活动要求,优化和丰富活动形式,相机增设留守儿童教育内容。学校每年的六一庆祝活动,都要开设“给爸妈的一封信”“感恩父母”“致我爱的人”“我独立、我自信”等专题活动;二是每年的冬季运动会主要培养学生竞争意识、团队意识、协作精神,师生全员参与;运动会要求人人有项目、个个有任务、班班有荣誉,达到运动两天、激情一季的目的;三是学校借助留守儿童之家建设,增设了留守儿童心理辅导室,团队负责人兼职心理辅导教师,开展青春期生理卫生、学会与人相处的尺度、我的青春我做主等专题教育活动,学生能更加自信阳光的学习生活;四是学校借助课后教育实践活动,音乐兴趣班、美术兴趣小组、体育对抗训练等丰富多彩的课外实践活动,学生的课余生活更加充实;五是学校积极倡导班级自主展演活动模式,学校活动要求学生自编自导自演,着力培养学生的组织、交往能力,逐步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和世界观,以期达成学生自强自信、个性精彩的教育目的。借助学校艺术教育文化底子,在各类活动中,众多留守儿童纷纷登台亮相,展示自己。

2019年4月17日,庙子学校组织留守儿童进行了心理健康测试(参试276人次,其中女生168人次)测试结果如下:

测试内容

热情开朗

阳光

积极主动与人交往

自信独立

热爱集体团结同学

珍爱生命珍视自己

男(108人)

92%

90%

87.5%

88%

100%

女(168人)

91%

80%

84%

87%

98%

教育的目的是推动社会发展进步,学生爱国守法、奉献社会是落脚点。只有感恩社会、心存感激的人,才能更好地发挥他的聪明才智,从而贡献更大的力量。基于学校和学生现状,研究小组积极开展家访和走访活动,认真填写调研记录表,努力改进教育方式,转变教育观念,引导全体学生学会感恩,学会奉献。学校大力宣传国家的惠民惠生政策和各类社会资助及援建项目,大张旗鼓的表扬拾金不昧、助人为乐等好人好事,借助电子显示屏、公告栏、展板、新闻等媒介进行广泛宣传。学校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开展了“敬老院送温暖”、“我为爸妈洗脚”、“爱护环境从我做起”等主题社会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学会感恩;还搭建“爱心传递”平台,通过给叔叔阿姨(爱心人士)的一封信、给老师的一封信等模式,让每一个孩子道出感恩;通过活动教育引导,近年来,涌现出了一大批美德少年、孝心少年和学习之星、文明之星。陈芳芳等同学被评为达州市三好学生。当前,全体师生在校园掀起了向身边榜样学习的新风尚。


(二)教师专业成长成效显著,获社会普遍赞誉

学校多次邀请省内外教育专家到校开展家校沟通、班级管理、业务能力等专题培训,邀请万源教育界德高望重的一线教师开展师德教育活动。在培训活动中,教师全员参与,并撰写心得体会,校长带领行政一班人批阅,并作出中肯的评价建议,为教师成长奠定了基础。学校鼓励教师外出培训,教师积极性高。随着教育的改革发展,教师教育手段多样化,教学方式人性化是当前教育需要,也是搞好教育的前提素养,参培教师结合自身、学生和学校特点,因地制宜的进行教学改革,教学效果明显,多名教师在成为市级名师。自2015年以来,学校在综合评估和教学评估中,已连续五年蝉联同级同类学校一等奖。

(三)学校办学水平提升,让留守学生在家门口的享受到了优质教育

近年来,研究小组就《家校合作解决山区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问题的策略研究》课题进行深入的研究,研究成果对学生家长、家庭、社会带来重大的影响,特别对忽视家庭教育的监护人有重要的参考和督促作用。正逐步改变山区留守儿童由于家庭教育缺失带来的不良行为习惯、心理问题等。

山区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问题的基本策略在学校推广应用,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已然形成,艺术教育、文化教育双线前进,成果斐然,学校办学水平不断提高,办学能力不断增强,提炼出了“博学成才、立德成人”的校训和“追求卓越、砥砺前行”的办学理念,2016年小学生篮球比赛荣获达州市二等奖,2017年被评为四川省文明校园、四川省岗位学雷锋先进集体,2019年获教科系统宣传先进集体。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