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阅读指导教学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1-15
/ 2


浅谈小学数学阅读指导教学

殷晓建

四川省西昌大洋学校四川西昌 615000

【摘要】 严格来讲,数学虽然是一个理科性质的学科,但是,数学的学习同样离不开阅读,数学的阅读对于学生来讲,考察了学生整个的逻辑思维能力。学生在进行数学阅读的过程中,不断的进行假设,推理,论证,提高了学生的认知水平。所以,教师要积极的引导学生进行数学阅读。下面,本文就小学阶段数学教学中的阅读展开具体的叙述。

【关键词】 小学阶段 数学教学 数学阅读

一、小学数学阅读简要分析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对于学生们的学习能力越来越重视,不再仅仅强调学生能够具备一定的基础知识,能够“学会”数学知识,而是更加强调学生学习的过程,要求教师能够带领学生“会学”,掌握相应的学习能力,培养自身的数学素养,从本质上提高自身的数学素养,阅读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渠道,经过有规律性的文本内容,吸引学生阅读的兴趣,让学生跟随文章的思路,一步一步的进行自主探究,所以,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要充分重视起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1.数学阅读现状分析

一直以来,人们都存在一个惯性思维,那就是认为阅读就是文科的事,理科只需要多做题就足够了,不需要去进行阅读。其实不然,对于数学学科来说,学生的阅读能力主要包括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推理能力以及概括能力。学生通过对于数学材料的阅读,在不知不觉间培养了自身的多方面能力。但是由于当前社会惯性思维的影响,导致教师在开展数学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并没有充分的重视起数学阅读,仍然片面的认为阅读对数学毫无关系。加上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各方面能力都尚且处于发展中的状态,他们识字的数量是有限的,对于文本内容的理解能力也是有限的。我们经常会看到学生在对数学的文字题或者是实际应用题目进行解答的过程中,出现题意理解偏差,或者是没有深入的挖掘出题目中的隐藏的条件。可以说,教师在加强对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的道路上,任重而道远。

2.小学数学阅读的重要性

数学这个学科不同于其他学科,数学中拥有其特定的数学符号,或者是学科语言,需要学生去进行特别的记忆理解。这就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数学阅读能力,能够读懂数学语言,看懂数学符号。尤其是针对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的理解能力有限,我们可以看到他们经常会出现审题不清的状况,究其原因,就是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不够。所以,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一定要加强对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数学学习能力,从而从本质上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小学数学阅读教学实践探究

1.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学习的最大动因就是兴趣,学生们一旦产生了阅读的兴趣,就会积极主动的去进行数学阅读,所以,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就要善于培养学生们的阅读兴趣,激发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进行阅读。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内容,设计出相应的问题,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去进行思考探究,从而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数学素养。例如,教师在讲解“最简分数”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们针对相应的概念仔细的进行阅读理解,教师可以提问学生,最简分数究竟具有哪些条件呢,满足什么条件才是最简分数?通过问题的提出,让学生们结合具体的概念进行研究思考,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加透彻的理解掌握相关的知识点,还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去进行阅读。

2.引导学生阅读与写相结合。

读写本来就不分家,所以,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要善于引导学生读写结合,让学生们在阅读的过程中写一写记一记。不仅可以加强学生们的记忆,印象更加深刻,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进行理解掌握,更加全身心的投入到阅读的过程中。例如,教师在讲解“平行线”这部分内容时,就可以让学生们自行进行阅读教材内容,然后结合教材中的步骤自己动手画一画,最后将自己画出的内容与教材上的进行对比。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们在阅读的同时,写一写,画一画,可以强化学生的记忆,让学生真正的参与到课堂的学习中。

3.有机的将阅读与合作讨论相结合。

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也可以适当的引导学生进行分组合作讨论活动,加强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让学生们之间进行思维的碰撞,智慧的交锋。教师要善于将数学阅读与合作讨论结合在一起,让阅读发挥出最大的效用,让合作讨论也发挥出最大的效用,帮助学生更好的提升自身的数学素养。例如,教师在讲解“乘法分配律”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们经过自主探究钻研,总结出乘法分配律得基本概念,然后,教师就可以适当的延伸,向学生们提问“乘法分配律只能用于两个数和一个相同的数相乘吗?”,然后让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就这个问题进行讨论,总结出乘法分配律的适用范围。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们通过合作讨论,更加全面的思考问题,帮助学生深入的挖掘文本信息,从而有效的提高学生们的阅读能力。

三、小学数学阅读课模式探究。

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要善于结合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选择恰当的教学模式。

1.引导性的课堂。

引导性的课堂主要是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能够引导学生一步一步的进行阅读,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师需要有选择性的进行引导阅读,让学生们在阅读的过程中,加强对自身的阅读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形成自主阅读的习惯。例如,《避开恶猫的方法》这个数学故事就适用于引导性的课堂,教师可以问学生们,小老鼠都遇到了哪些问题呢,那么在他遇到这些问题之后他又是怎样去解决的呢?通过问题的提出,引导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阅读,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培养自身的思维能力。

2.交流性的课堂。

教师可以适当的开展交流性的课堂,让学生们在课堂上就自己的数学阅读进行分享,相互交流,共同进步,一方面,可以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还可以有效的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拓展学生的视野。

总结来说,即使是数学的学习也需要阅读,阅读能力是学生学习任何学科的重要基础,学生需要具备这样的基础能力,所以,教师要善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即使是针对数学这样的理性学科,阅读能力也显得格外的重要。

参考文献:

【1】王刚:《增强小学阶段数学教学阅读有效性的研究》,学术期刊 《小学教育》 2017年1期

【2】吴明艳:《小学数学阅读创新途径分析》,学术期刊 《吉林画报(教育百家 B)》 2017年5期

【3】胡萍:《小学数学阅读教学的具体分析和相关策略》,学术期刊 《中国教育》 2014年1期

【4】张元:《小学数学教学困境分析及对策》,学术期刊 《小学教育研究》 2017年1期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西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小学高段数学练习设计与实施研究》 项目编号为17PTYB063 课题研究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