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小学高段数学中的“化错”教学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1-15
/ 2

论小学高段数学中的“化错”教学

周宁

会理县彰冠镇万红村小学 四川会理 615100

[摘 要]

人们常说,数学课堂就像个未知数。课堂上,你永远想象不到,孩子们将会送给你一个什么样的“惊喜”,尤其是在公开课上。也正是因为如此,很多老师常常会觉得束手无策,甚至“装聋作哑”,想轻松绕过这块“绊脚石”。其实,数学课堂上的“事故”是极好的生成资源,如若能及时而又机智地捕捉,并进行适时开发和利用,这将会化“事故”为“故事”,给我们数学课堂教学带来蓬勃生机与活力。

[关键词] 高段数学 资源生成 开发利用 

  在我自己尚在读书时,我最害怕犯错了,现在当我走上三尺讲台,我依旧害怕犯错。可“错误”真那么可怕吗?其实,课堂上的一些“错误”要是能巧妙地加以运用,便能化生成优质的教学资源,给老师无限的发挥空间!

(6.6+ 0.66)÷0.3

 = 6.6÷0.3 + 0.66÷0.3
 = 22 + 2.2
 = 24.2


得,在教学小数除法简便运算时,我先采用例题(6.6+ 0.66)÷0.3 进行教学,





  并得出结论:(a+b)÷c=a÷c+b÷c。

接下来,我又出示了两道练习题:

(1)2.35÷0.25+7.65÷0.25    (2)48÷1.2+48÷0.8

 

 2.35÷0.25+7.65÷0.25

=(2.35+7.65)÷0.25
=10÷0.25
=40


 48÷1.2+48÷0.8

=48÷(1.2+0.8)
=48÷2
=24


 同学们看到题后,毫不思索地就开始列式计算了,在巡视过程中,我发现好多同学都出现了错误,于是,我请了两名同学上台板演,他们列出了以下算式:
  







  集体评议后,同学们都认为两道题的计算都正确。于是我又让学生按照一般的运算顺序进行计算,很快,学生就发现第(1)题两次计算的结果相同,而第(2)题按照一般的运算顺序算出结果是50,这时,同学们便产生疑惑了,大家各执一词。
  有同学说:“除法分配律”是错误的,根本就没有“除法分配律”。
  还有同学说:“除法分配律”是对的,不然第(1)题怎么可以这样算?
  最后还有同学作出总结:我们在用“除法分配律”时是有条件的。被除数可以分配,而除数不可以分配。
  是啊,学生从掉入到走出“陷阱”的过程中,得到了不一样的体验,他们通过经历错误,认识错误,再到纠正错误,使潜藏于深层次的错误被治到“点”子上,挖到“根”子上。让学生沉浸在“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快乐学习体验中。下面我结合多年来的数学教学谈谈自己具体的一些做法与体会。

  1.正视“错误”,促提自身业务水平

  教学中,部分老师由于自身业务水平上存在一定的缺乏、能力上也有稍许的不足,加上观念上的陈旧,当学生做出“不同寻常”的解法时,不能马上“心领神会”,甚至是直接否定。这种“错误”的教法,极大地限制了学生发散思维的发展,同时也严重地挫伤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60013f99453fd_html_1acc248b240cbd1.png

次,一个年轻数学老师向我讨教一个数学问题:

60013f99453fd_html_1c2f50bc6f55e0f.png





  这个老师告诉我说,这个题目很复杂,学生没法理解计算过程。当我问到她的计算方法时,我惊讶了,步骤太多,难怪学生理解不了,我又问到班上孩子有没有其它做法,她告诉我说,她没有注意听孩子的见解,而是统一用的这种算法。当我把“剪、移、拼”的方法告诉她时,她突然茅塞顿开!

  当然,老师不是“神”,也会犯错,也会有想不到的时候,但是只有夯实自己的底子,正视错误,我们才能在错误中成长,在反思中提升,最终达到“少错”或“不错”。

  2.接纳“错误”,鼓励学生放飞思维

课堂上,大部分老师们最不想听到学生错误的发言,而我正好相反,课上,我会告诉学生:“周老师最喜欢回答问题不对的孩子。”因为我发现,只有善于接纳学生的错误,学生才会毫无顾忌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实践自己的设想,也只有这样,老师和学生之间才会有认识上的沟通,心灵上的对话。

三年级上册《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练习中有这样一道题:

60013f99453fd_html_3958ec1b08a342cc.png





出示题目后,我让学生独立解答,很快,孩子们都做完了。于是,我让一位学生进行汇报。他快速板书:18×6=108(级)。板书完,按照一贯的做法,还没等我开口,全班就齐答:回答正确,请坐!

“大家都认同吗?”我环视了一周。除了几位成绩较好的同学,其他同学都举起了手。

我笑了笑,说到:“孩子们,你们家住几楼,你每天回家要爬几层楼,能跟大家说说吗?”

这时,有几个孩子就抢着说了。

生1:我家住在三楼,我从1楼走到2楼走了1层楼梯,从2楼走到3楼又走了1层楼梯,一共走了2层楼梯。

生2:我家住5楼,我从1楼走到5楼要一共要走4层楼梯。

生3:老师,我明白了,小刚家住六楼,他从1楼爬到6楼,只要爬5层楼梯,算式应该是18×5=90(级)。

其他学生也恍然大悟。

一下子,一个“错误”顿时打开了学生的思维,学生们异常兴奋,我也乐在其中!

3.巧借“错误”,化生优质教学资源

一堂课,除了要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更要关注的是孩子在学习过程中的体验。听过很多公开课,完美到孩子不出一点儿岔子,一切都在老师的预设中。但每次听完后,都觉得少了点什么。细细品完,才觉得少了点生成的东西。一个班的孩子,难免水平不齐,课堂上,我们要善于发现学困生的错误,把它当作教学的真正起点,巧妙地加以利用,挖掘其“闪光点”,将它化生成教学资源。

在教学《认识几分之几》时,有这样的一个片断:

我出示了一张圆纸片,将它平均分成了3份,然后让学生说说从图中你可以得到什么信息?

学生:“三分之一。”(很明显,这个回答是错误的。)

我追问:“你从哪里看到了三分之一?”

孩子告诉我;“把一个圆纸片平均分成三份,就是三分之一。”  

我没有当场否定这个孩子的答案,我随即在圆纸片上用彩笔描了2份,问到:“这样也叫三分之一吗?”

学生立马回答:“不是,是三分之二。”

我又追问:“三分之二是如何得来的?”

这时,学生不紧不慢地说“把圆纸片平均分成了三份,取了其中的2份,所以就是三分之二。”

一个简单的错误,不仅让学生对几分之一的概念进行了巩固,还以此为教学资源,直接切入了新课的教学。

正所谓,我们不要害怕学生犯错误,只要我们能用一颗 “宽容心”去正确对待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并且能合理、巧妙地利用“错误”这一教育资源,将错就错,让“错误”成为学生乐学的助跑器,引领学生从错中求知,从错中探究,化“事故”为美妙的“故事”。

【参考文献】

[1]周晓娟.把“错误”变成学生“乐学”的动力[J].群文天地,2013,(第2期).

[2]王言进.巧用错误 让数学课堂更精彩[J].读写算,2012,(第4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