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 学 低 年 级 词 句 训 练 策 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4-08
/ 2

小 学 低 年 级 词 句 训 练 策 略

许灿蕾

云南省 腾冲市马站乡中心小学 679100


【摘要】词和句是构成文章的基本单位,正确理解文中的词句,才能读懂文章的内容。而每篇文章都会出现一些学生没有学过的新词句,学生只有理解这些新词句的意思,才能很好的理解文章的内容。对此,笔者在课堂教学实践过程中,曾采用多种形式拧开了制约小学生阅读理解的瓶颈。

【关键词】观察 演示 造句 联想 比较

教育心理学研究证明,小学生年龄小,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容易被一些新鲜事物所吸引,不利于学习,枯燥的词句教学对低年级学生而言既费时又无实效。所以,低年级词句教学应采用多种形式,才能对学生产生强大的吸引力,从而激发学生对词句学习的兴趣。对低年级的词句教学,笔者常做以下一些尝试,即借助插图和课文,帮助学生建立起词和句的概念,同时以多种方式,进行词和句的训练。

  1. 词的训练

帮助学生理解词义要联系课文内容,帮助学生建立词和事物之间的联系,而不是抽象地讲解词的意义,具体做法是:

  1. 观察法。

不少课文中都配有插图,这些插图直观地表示着课文中关键词的意思,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观察这些插图来理解词义。如:《学画》一课有“王冕看得出神”这一句子,学生对句子中“出神”一词的意思难以理解,教学时,可先让学生看图,教师紧接着问:“王冕是怎样看荷花的?”学生看图后回答:“王冕睁大眼睛在看荷花。”教师立即告诉学生:对!这种动作就叫做看得出神。这样既让学生掌握了理解词语的方法,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还有课文中很多词语真实地反映着生活中的现象,要让学生准确地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就要到现实生活中观察这些现象,如:平时教师就有意引导学生留心观察打雷下雨前后发生的自然现象以及周围的景物,今后学习“乌云密布”、“电闪雷鸣”“暴雨倾盆”“五彩缤纷”“繁花似锦”等这些词语时,学生很容易的就理解了词义。

  1. 演示法

对课文中出现的一些动词以及表示状态方面的形容词,教学时可以进行动作或物体描摹演示,帮助学生理解词义,如:教学《狐狸和乌鸦》一课中乌鸦嘴里叼着一片肉的“叼”的词义时,教师可以用食指和拇指比作乌鸦的嘴,两指间捏一片纸,比作乌鸦嘴上“叼”着一片肉。再如:教学蜜蜂的腿上沾满了花粉中的“沾”的词义时,教师将干净的手指头往黑板下的粉笔灰上一抹,便“沾”上粉笔灰了。这种肢体演示法形象生动,效果极佳。

  1. 造句法

学生学习词语,目的是提高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小学课程标准》要求学过的词语要懂得意思,大部分会用。有些词语也只能结合用词造句来解释。如:《爱因斯坦小时候》交手工作业时,对老师说:“交给您的是我第三次做的,他虽然不好,但比这两个强一些。”其中的关联词“……虽然……但是……”。对低年级学生不好用语法术语解释,只有在阅读课文弄懂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再通过造句练习,才能使学生理解词义。笔者给学生造例句:“今天虽然下了大雨,但是全班同学没有一个缺课的。”于是学生也试着造出一个个句子来。学生能造出符合逻辑比较通顺的句子时,就说明学生已经掌握并学会运用该关联词了。笔者认为低年级语文课本中的“可是、终于”等虚词,也可以用造句的方法来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

4、联想法

课文中有些词语的意思不是孤立存在的,有时贯穿全段,有时反映全文,这就要紧密地联系课文内容来理解。如:《锯是怎样发明的》一课出现“果然”一词,学生不易理解,笔者让学生反复朗读有关内容之后提问学生:“鲁班是怎样想的?”学生多引用课文中语句作了回答。再问:“鲁班是怎么做的?结果怎样?”学生回答:“他马上回去打了一把,拿到山上去试,果然比斧子又快又省力。”然后 再让学生根据老师提的问题和他们的回答,想一想“果然”是什么意思?学生思考后说出的答案可能有些零乱,这时老师及时作小结:“ 事实与所想的相符合,就叫做果然。”这样做学生既很好地理解了词义,又能较好的理解课文内容,真可谓一举两得。

  1. 句子训练

在阅读教学中进行句子训练,要抓住重点和难点,对那些表现课文内容起重要作用的重点句以及内容和结构比较复杂的句子都要帮助学生理解。

  1. 看图想象法

课文中有许多反映句子意思的插图,理解句意时,可以引导学生观察插图,想象真实事物,理解句子意思。如:《虹》一课中“一条彩虹挂在天空,像一座七色的桥。”这一句讲了“虹”,又讲了“桥”,到底讲的是什么呢?学生弄不懂。教学时,笔者让学生熟读句子,再仔细观察插图,边观察边想象,学生就会明白,这句话讲的是虹,因为虹是由七种颜色组成的,样子像桥,所以把虹比成七色桥。这样学生不但明白了句义,而且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1. 层层提问法

对课文中一些结构比较复杂的长句子,可以用提问的方法层层深入,引导学生弄清句子的意思。如:《养兔日记》一课有“李老师让我们把那只母兔单独放到一个大笼子里”一句,学生读后弄不清意思。教学时笔者并设计了四个问题帮助学生理解这句话:(1)这句话讲的是谁干什么?(2)谁怎样干什么?(3)谁让谁怎样干什么?(4)为什么要把母兔单独放到大笼子里?学生通过读课文认真思考后逐题回答。回答了这几个问题以后学生就弄清了这句话所包含的几层意思,弄清了谁是主要的,他们之间的关系怎样。这样做可以逐步培养起学生理解长句子的能力。

  1. 重点词解释法

课文中有许多句子,只要把重点词理解了,整个句子的意思也就迎刃而解。如:《送雨衣》一课中:“夜很深了,周总理还在灯下紧张的工作。”这一句就要抓住“还在”、“紧张”这两个重点词的解释来理解全句的意思。理解了主要的词语,学生就会明白周总理白天和黑夜的工作都非常繁忙,在这种情况下他老人家还那样关心小郭,学生就会从内心感到总理是人民的好总理。

  1. 句子比较法

在低年级的课文中有不少优美的好词佳句,教学时可以用比较的方法让学生理解。如:《学画》一课中有“湖里有十来枝荷花,花瓣上清水滴滴,荷叶上水珠滚来滚去”的句子,用来比较的句子是:“湖里有十来枝荷花,花瓣上有清水,荷叶上有水珠。”教学时,我让学生读后比一比那一句好,好在什么地方?学生读后比较,最后一致认为还是书上的句子好。因为书上的句子把花瓣上的清水,荷叶上的水珠是什么样的写的具体形象,能显出荷花荷叶的美,而用来比较的句子就没有这个表达效果。经过进行句子比较训练,不但能使学生深刻地理解句意,而且还能培养他们的欣赏能力和遣词造句的能力。

教育有法,而教无定法。其实教学中采用的每一种教学方法都是为了让学生更好、更快的掌握知识、提高技能。词句训练也是这样,我们要根据不同课文选择不同的方式,以求让学生在快捷、简便中学到更多的知识、提高学习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