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科学素质探究教学初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9-26
/ 3

浅谈小学科学素质探究教学初探

杨国强

云南省临沧市镇康县凤尾镇中心完小

摘要:在小学科学素质教学中,教师始终要有严谨的科学态度,用最佳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科学教师要博览全书,探索研究科学知识,全面掌握小学教材的内容,并进行教材使用的二次加工和整合,熟练掌握小学科学实验活动的操作,胸有成竹,以小学科学新课程标准为准绳,全面实施科学素质教学;在教学过程创新科学素质探究;以探究为核心实施科学素质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通过观察实验探究,正确地给学生传授科学知识,要使学生闻到奇花的气味、看到异草的形状、听到流水的声音、摸到物体的粗细。

关键词:小学科学;素质教学;初探

正文:

一、围绕小学科学新课程标准,全面实施科学素质教学

根据科学新课程标准要求,要培养的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个人终身发展、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正确价值观、必需品和关键能力,是科学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辅导者、导师,每一个学生都是学习的主体,为学生解决各种疑难问题,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措施和方法,为学生排忧解难。传授科学知识。学生在面对美丽的自然世界时,看到形状异同的物体、无边无际的天空、陆地,看到太阳每天东升西落,夜晚天空中有月亮、闪闪发光的星星。地球上有高山、平原、江河、湖泊、海洋,有动物植物、花草树木等等,会产生无比的兴趣和好奇心。教师要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带领学生到校园里、大自然中去观察体验,指导学生在探究中学习科学、在实践中用科学、在生活中爱科学,全面实施科学素质的教学。

二、积极开展科学探究实践活动,实施科学素质教学

要针对教材内容和目标,组织学生积极完成实践探究活动,按照各学段教学目标要求和教材内容,设计小组合作实验、学生自主实践探究活动。整合各种教学方法,促进学生探究实践学习,要在了解和探究自然,理解探究的过程方法,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实验探究得出结论,从而获取科学知识,形成科学探究和自主学习能力。

(一)小学科学主要分为低年级段、中年级段、高年级段共计12册教材,教学中教师始终要因材施教,认真钻研教材,研究科学教材教法,备好课、上好课、授好课,组织学生认真开展完成教材中的各种实验探究活动。

(二)低年级科学教学。教师要组织学生观察身边常见的物品、动植物、花草树木的外部特征,根据教材内容设计一些游戏活动,开展一些简单的实践活动,学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看到的现象,能利用身边的材料和简单工具完成任务,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例如:一年级上册《校园里的植物》,组织学生到校园里认识这些植物的各部分名称和特征、观察它生长的环境,分组做好记录,也可以画图描述看到的植物形状特征。对要观察的植物,必须通过用眼睛全方位仔细观察记录,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分组汇报交流植物的特征及形状,教师还可以连续追问学生一些问题:这棵树开花了吗?这棵树的叶子是什么形状?它生长在什么地方?等等,来弥补学生交流发言记录。加深学生对校园里植物的特征及形状的印象,更好地了解不同植物生长在不同的环境里,以此达到教学目的。

再如:二年级下册《磁铁怎样吸引物体》

活动一:探索研究接触铁制的玩具小车动起来的方法。

1.用什么办法可以让一辆铁制的玩具小车运动起来?

2.让学生想一想,什么办法可以使这辆铁制的玩具小车动起来。

3.归纳全班同学交流发言结果:用手拉小车;用手去推小车就动起来。

教师小结:利用了拉力和推力让小车运动起来了。

活动二:探究不接触铁制的玩具小车,让它运动起来的方法。

1.先把铁制的玩具小车放在课桌上,再拿一种磁铁,把磁铁的南极接近玩具小车,玩具小车突然运动了。

2.换同一块磁铁的北极接近铁制的玩具车同样运动起来。换其他磁铁测试,测试结果都相同。这说明:磁铁隔着一小段距离,都能使铁制的玩具小车运动起来。因为磁铁能吸引铁、钴、镍,铁制的玩具小车隔着一小段距离,就能被磁铁吸引过来,所以我们看到小车运动起来了。如果换成塑料小车,磁铁不吸引塑料做的材料,塑料玩具小车就不会动起来了。

教师小结:利用了磁力的作用让小车运动起来了。

(三)中年级(三四年级)科学教学活动。要指导学生学会使用实验器材、药品进行实践探究活动,指导学生积极探索研究自己身边常见物体的特征,巡回指导实验活动,观察现象,用自己的语言分析归纳实验结果,分组做好记录。

例如:三年级上册《加快溶解》的实验:

活动一:分组探究《温度与溶解的关系》。什么办法可以加快物体在水里溶解?分组探究,交流发言。

1.备好两份同样多的食盐;

    2.分别备好数量相同的热水、冷水各一杯;

3.把一份食盐倒入热水里,把另一份食盐倒进冷水里;

4.比较食盐在水温不同时溶解的快慢。

5.观察记录结果;

6.学生分组汇报看到的实验现象:热水里的食盐溶解得快。

教师小结:热水能加快溶解。

活动二:分组探究《搅拌与溶解快慢的关系》。

    1.备好两份数量相等的食盐;

2.备好两杯同样多的冷水;

3.把两份食盐分别倒进两杯冷水里;

4.一杯水用玻璃棒不停地搅拌,而另一杯水不用搅拌;

5.待被搅拌水杯静止下来后,分别观察记录,看哪一杯水里的食盐溶解得快;

6.让学生做好记录交流汇报结果:搅拌的水杯里食盐溶解得快。

    教师小结:搅拌能加快溶解。

活动三:分小组探究《颗粒大小与溶解快慢的关系》。

1.分别备好一份颗粒粗的食盐,另一份颗粒细的食盐;

2.备好同样多的两杯冷水;

3.分别把两份食盐倒进备好的数量相同的两杯水里:

  4.观察记录结果;

5.学生交流发言:颗粒细的食盐溶解得快。

     教师小结:颗粒越小,溶解得越快。

     教师总结:通过实验我们知道:搅拌、水温高、颗粒小溶解得快。

(四)高年级(五六年级)科学教学活动。

例如:六年级下册《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

活动一:

1.备好一份淀粉,一份米饭,仔细观察淀粉和米饭的颜色;

2.在淀粉中滴一点碘酒,观察发生什么现象?

学生汇报:淀粉变成了紫蓝色。

3.把米饭里滴入碘酒,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学生交流发言:米饭变成了紫蓝色。

教师小结:淀粉、米饭滴入碘酒以后,生成了紫蓝色。

这个方法可以用来检验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

三、创新科学素质探究的教学过程

结合学校实际,组织好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探究活动,要注重开展生生互动教学、启发式教学、师生互动教学等。多年来,我们根据学校实验室里库存有的器材药品数量,在实验教学中根据学生在班人数多少,器材的数量来分组,一般4-6人为一组,每个小组选出组长1人,记录员1人。根据教材内容备好实验器材,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围绕教材开展活动;演示实验时,要注意讲解操作方法,保障学生的安全实验;再让学生分小组去完成实验探究,观察分析,记录好实验结论,然后全班分组交流汇报。

例如:到室外观察记录树冠的形状、观察记录鱼、蚯蚓、蜗牛的身体构造、记录种子发芽的过程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好奇心。结合教材内容动手去做,体验科学实验;动脑去思考并仔细观察分析;积极探究验证实验结果。

活动一:教学《谁流的更快一些》

1.把相同数量的水、食用油、洗洁精分别倒进试管中;

2.备好三个支架,角度30度;

3.把3支试管编号,1号试管里倒进水,2号试管倒进食用油,3号试管里倒进下洁精;

4.把3支试管同时斜达在支架上,开口朝下,立即观察记录。

5.学生汇报发言:1号水流得最快,2号食用油较快,3号洗洁精最慢。

教师小结:流得快的液体最稀,流得慢的液体最黏稠。

活动二:在研究“可循环使用的材料”时,设计实验探究哪些垃圾可以回收,哪些垃圾不能回收?

    1.把塑料烧化以后造型,使学生知道废塑料是可以回收利用。

    2.把废纸放进水里搅拌以后,用布或毛巾过滤挤压能再成一张粗糙的纸,使学生知道废纸是可以回收利用的。

四、立足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在探索中获取知识

(一)通过科学实验探究,使学生获取知识。

1.创设情境教学,组织带领学生去观察大千世界发生的现象,在实践中仔细观察、分析交流看到的现象、归纳得出结论的过程中获取科学知识。

2.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推动学生创造性的完成实践探究活动。

3.学习科学的主要方式就是实践探究活动。

例如:(1)观察动植物要看到并记录形状构造、用温度计测量要知道读取记录数据、利用百叶箱记录气象数据要学会看干湿温度计和最高温度计读数记录、采集土壤样品要学会看土壤的颜色和结构、模拟降雨形成过程要学会实验等实践活动。

(2)加热实验:学生通过把冷水倒进试管里,用木夹夹住试管,(注意试管口不要对着人体),点燃酒精灯,给水加热(要注意用外火焰加热),使学生看到水沸腾的现象。

(二)组织探究活动时,教师和学生分工协作,教师主要讲清楚每一次实验的方法,发挥指导作用。在课堂上开展讨论与交流,教师要与学习小组一起共同实验观察、讨论交流看到的现象、归纳结果,并在教室里巡回指导学生探究科学知识。

例如:在制取氧气时,教师要组织学生到实验室里,准备好需要的器材、药品,让学生知道实验用品有:水槽、水、试管架、试管夹、铁架台、玻璃导管、胶管、集气瓶、玻片、酒精灯、酒精、火柴、石棉网;药品:高锰酸钾等;教师给学生讲解组装方法、实验操作方法,应注意的事项。教师先做演示实验,再让学生分组实验。实验结束,各组交流汇报实验结果。

(三)培养学生的科学观念、科学方法、科学精神。

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多次实验探究,促使学生从关注探究结果到关注探究过程的体验,给学生一个探索和探险经历。如:把橡皮泥做成小船放进水槽里,小船会浮在水面上;把橡皮泥捏成一团放进水槽里,它沉到水槽底部,可以使学生在实验中看到沉浮现象等等。这就是实验探究获取科学知识的主要方式。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不要忽视实验活动,要重视开展科学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在实践探究,在探究中获取科学素质。

五、发挥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作用,激发兴趣教学

1.要发挥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作用,制作课件引入新课开展教学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地完成科学教学任务,不断减负提质。科学教材研究范围之广、知识内容丰富、上有天文、下有地理,要根据各年级教材内容,恰当设计实验活动、开展实践探究,从不同角度观察分析、思考问题,要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体现、运用分析与综合、比较与分类、归纳科学结论,获取科学素养,提高科学素质。

2.根据学校实际情况,组织学生探索了解自然,解决科学问题,获得科学知识,提高探索研究科学的能力,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理解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鼓励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分析实验证据,归纳得出结论,达到课程实践活动的目的。

3.围绕各年级科学教材开展科学素质教学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乐于探究实践活动,有强烈的探究热情和好奇心,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善于与他人合作,分享科学实践活动成果。在学习中有探究意识,有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尊重科学,珍爱生命,热爱自然,保护环境,节约资源。

总之,教师在小学科学素质教学中,要熟悉各年级科学教材的内容,全面掌握教材中的各种实验操作,全面开展科学实验探究活动,教会学生探索研究方法,认真开展完成各年级教学任务,培养学生像科学那样严谨细致、一丝不苟、精益求精地学习获取科学知识,不断提高科学教学质量,为培养高素质的科技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小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

[2]义务教育教材《科学教师教学用书》1-12册,教育科学出版社(2019版).

[3]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科学》1-12册,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年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初审通过),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