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衔接中存在问题及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29
/ 2

幼小衔接中存在问题及对策

李倩

哈密市中心幼儿园,839000

【摘 要】作为大班的幼儿即将要升入小学,其在生活习惯、学习习惯等等上都会发生骤变,往往有些幼儿会表现出明显的不适应。因此幼小衔接问题越来越受到幼儿园、小学尤其是幼儿家长的重视。为了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则需要转变教育理念,明确幼小衔接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幼儿园、小学家长要加强合作交流,围绕共同的教育目标,采取有效策略,发挥协同作用,使幼儿更顺利的实现由幼儿园向小学过渡。

【关键词】:幼小衔接,幼儿园,小学,解决策略

一、引言

(一)问题提出

幼小衔接一直是我国基础教育研究关注的一个重点问题。幼小衔接是学前教育向学校教育转变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幼儿园和小学这两个相邻的教育阶段在各种层面上的平稳渐进和相互衔接。儿童的发展既是阶段性的,又是连续性的,一个孩子绝不是在跨入小学的那一天,突然失去幼儿的特点。发展的连续性规律决定了在衔接时间,幼儿园和小学两阶段的特点同时并存,且相互交叉。幼儿阶段的特点逐渐减弱,小学阶段的特点逐渐增强。《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要和小学教育密切联系,相互配合,注意两个阶段教育的相互衔接”。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也指出:“幼儿园以家庭、社区,相互合作,与小学互相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幼儿园和小学良好的衔接工作,一方面能确保从幼儿园步入小学的孩子具备学校要求的一般发展水平;另一方面也能保证,学校可以依靠和有效利用儿童在幼儿园已获得的知识、技能和品德,使其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二)幼小衔接概念

衔接,从教育方面来说,是指两个相邻的教育阶段的连接。所谓“幼小衔接”则是指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的平稳连接,主要在幼儿园大班与小学一年级中进行。从幼儿园进入小学,是儿童成长中的一件大事,标志着一个新的阶段的开始,是他们人生中的重要转折。与幼儿园相比,小学里儿童的生活环境、社会要求、课程内容、人际关系等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所以说幼小衔接是幼儿在其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一个重大的转折期,如果处理得不好,就会对幼儿日后的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所以,对幼儿园与小学的教育衔接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二、幼小衔接存在的问题

(一)家长方面

一是家长望子成龙。每位家长都不想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尤其是近来都流行“赢起跑线,做优秀人”的思想渐浓,家长不得不忍痛剥夺孩子自由,当孩子到了大班下学期时,便让孩子接受强迫的突击性学习。

二是教育理念陈旧。有些家长关注的是孩子在幼儿园学会了写字、拼音,还是算术,关心的是自己的孩子是否聪明,他们认为入学前应该让幼儿学会读和写,学会做数学题,这种只重视知识积累,而忽视孩子兴趣开发和能力培养的行为,实属拔苗助长,影响孩子健康成长。

三是父母过渡疼爱。父母往往重知识而轻能力的培养。孩子在幼儿园里,过的是集体生活,整天都和老师在一起,生活上遇到很多困难都会及时得到老师的帮助,进入小学后,孩子过的是一种相对独立的学习生活,生活自理问题,都得靠孩子自己。孩子的动作慢、能力差,必然会影响他的适应能力。

(二)学校方面

一是因为成绩而忽视。虽说现在普遍实行学区制,但是不同小学的教学质量、教学环境等肯定会有所区别,对于家长肯定期望孩子能够进入相对来说师资力量较好的小学。而对于师资力量较为突出的小学肯定也会有所侧重的选择学生。因此家长为了能让孩子进入更好的学校,提前教授小学的知识。

二是幼儿园师资薄弱。大多数幼儿园缺少既熟悉幼儿园教育特点又了解小学教育规律的教师,而小学低年级教师对幼儿心理学、幼儿教育学知之甚少。师资薄弱局面的存在割裂了幼儿园与小学的联系。

(三)机制方面

一是交流和沟通欠缺。幼儿教师安排幼儿的课程大多是根据幼儿园的发展方向和幼儿的兴趣来策划的。小学的教师安排课程是按小学的教育方向计划的,两个教育没有做到互相衔接。

二是协调工作被忽视。现阶段入学儿童个性强、自理能力较弱、情绪不稳定,进入小学后,儿童的生活条件和教育条件发生新的变化。幼儿由事事依赖父母、教师,逐渐过渡到事事独立完成;幼儿所适应的以游戏为主的活动改变为以学习为主的活动,学习以口头语言为主改变为以文字或符号写成的教科书。由于小学对于协调工作的忽视,新入学的儿童有着或多或少的学习压力、交往压力,甚至难以适应小学的学习节奏和方式,进而出现抗拒心理。

三是单方面接近靠拢。幼小衔接存在着幼儿园一头热的特点,即幼儿园积极地开展幼儿的入学准备工作, 主动向小学靠拢, 在教育要求、教育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尽量接近小学。但小学很少考虑初入学儿童的特点, 不能主动与幼儿园对接,认为孩子进入小学后自然会习惯小学里面的一切,忽视了不同孩子之间的偏差,使得一部分孩子不能很好的适应。

三、幼小衔接存在的问题产生原因剖析

(一)学习环境不同。幼儿园的活动室,一般布置得美观、生动、形象、富有儿童情趣,桌椅可移动,有自然角、图书柜、玩具,供儿童观察、游戏、劳动、娱乐之用。幼儿园的物质环境和和谐的心理环境,为儿童活动创设了积极宽松的氛围。而小学的教室多数只有桌椅,座位固定,没有玩具、图书和其他设备,对儿童缺乏强烈的吸引力。

(二)管理方式不同。幼儿园以发展口头语言为主,学习周围环境和日常生活中的粗浅知识技能,不强调系统性。小学则以学习书面语言为主,强调系统的文化知识教育和读、写、算的基本训练。幼儿园从幼儿思维的具体形象性出发,较多采用直观教具和多样化的方法。而小学形象化的教学方法逐渐减少。

(三)师生关系不同。幼儿教师作为母亲的象征,总是保教并重,全天参加儿童的游戏、娱乐、日常生活等各项活动。师幼之情往往形成亲密融合的心理气氛。在小学里面,老师的主要精力是投放在教学上,对孩子的心理健康、生活关心的机会相对会少些。教师与儿童的交往,主要放在课堂上,师生个别接触的机会较少。和幼儿教师有显著不同,增加了幼儿在适应中的心理距离,感到压抑和生疏。

(四)学习内容不同。在幼儿园里面教学具有生动性、直观性,对孩子的吸引力大些。在课堂上教师会融入很多活动贯穿在里面。而小学阶段的生活教学时间长,课堂时间一般是40分钟,生活节奏紧张,作息制度严格,纪律及行为规范带有强制性,游戏时间和活动数量就大大减少。

四、解决幼小衔接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针对以上幼小衔接中存在的问题,我认为应该遵循儿童发展的特点,明确衔接任务,加强幼儿园和小学的交流与沟通,要重视培养儿童的学习兴趣,重点培养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和自我教育能力,不断更新家长的教育观念,以达成家长和社会对儿童教育的共识。

(一)加强教师业务培训和个人素养。幼儿教师和小学教师都要提高自身素质,认真学习和研究幼小衔接的意义和标准,切实做好衔接工作。如幼儿教师和小学教师在职前均接受统一的师范教育,使他们对各个年龄段儿童的特点都有一定的了解。培养老师懂得教育规律、掌握教育技巧方面入手。

(二)加强幼小教师之间的交流互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应与小学互相衔接。幼小衔接应落实在儿童主体上,从促进儿童身心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围绕共同的教育目标,发挥各自的主动性,建立互相学习、互相支持的平等合作关系,共同搞好幼小衔接工作。幼儿园和小学应定期不定期开展幼小衔接讲座和交流,随时把握幼小衔接的动态。同时幼儿园和小学还可以组织教师互相参与互相观察学习,利用彼此的教育资源为幼儿顺利实现过渡创设良好的条件。

(三)在内容上应做好全面教育衔接。幼师在选择学习内容上,一定要注意幼儿的年龄特点、具有一定难度的,让孩子通过自身的努力克服困难,产生成功、自豪的体验,从而激发孩子的兴趣。衔接教育不等于提早教育,衔接教育更应该是多元化的,要适合幼儿年龄特点,一切从幼儿出发。

(四)重视家长在幼小衔接中的作用。幼小衔接并不只是幼儿园和小学的事情,家庭和社会各方面因素都对其产生影响。家长的作用尤其不能忽视,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温馨的家庭生活是幼儿形成良好情感品质的摇篮,家庭在幼儿的品格中起着重大的决定性影响作用。因此,幼儿园和小学都应该重视家长在幼小衔接工作中的作用,向家长宣传教育方针和正确的衔接措施,帮助家长学习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让家长和教师同步对儿童进行衔接措施,保证衔接工作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张倩倩,浅议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之衔接[J].小学时代·教师,2009(8)

2、王声平,杨晓萍 近二十年我国幼小衔接研究述评[G].西南大学,教育学院,重庆 北碚,2011

3、金日勋,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表现、原因及解决对策.黑龙江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牡丹江 201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