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地区迎接西部大开发的探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详情
摘要 我国政府十分重视贫困问题,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实施《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以后,我国的反贫困行动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解决了2忆多农村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农村尚未解决温饱的贫困人口已由1978年的2.5亿元人减少到1998年的4200万人,农村贫困人口发生率从30.7%下降到4.6%,国定贫困县农民人均纯收入从1985年的206元提高到1998年的1318元,贫困地区的生产共修建基本农田8800亩,解决了6200多万人和7500多万头大牲畜的饮水困难,新修公路35万多公里,乡通公路率从83.9%上升到97.6%,架设输变电线路近40万公里,乡通电率由77.8%上升到97%,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较快,年的11.5‰,办学条件明显改善,适龄儿童辍学率下降到6.9%,百分之九十八的乡有了卫生院,缺医少药的的状况得到缓解,一些集中连片的贫困地区整区等革命老区群众的温饱问题已经基本解决,老区百色经过十多年的扶贫开发,贫困人口从1985年的232万人降到1998年的19.3万人,贫困发生率由78%下降到5.96%,农民人均收入由136元上升到1848元,实现了村村通车,通电,通广播电视,提前上完成八七扶贫攻坚目标,但是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摆在我们面前的任务仍十分艰巨,一是我国的贫困人口仍较多,主要集中在中西部的深山,石山区,地方病高发区和水库移民区,以及黄土高原的荒区,这些地方生活条件十分恶劣,生态环境严重恶化,人均耕地少,土地贫瘠,自然灾害频繁,是扶贫攻坚的硬“骨头”,二是人的思想意识差,贫困人口很大程度上聚居于“老,少,边,山”地区,普遍缺乏获取学习,就用和交流知识的能力,劳动素质较低,科技意识差,在思想上存在“等,靠,要”和安贫乐道,听天由命,无所作为的�
机构地区 不详
出处 《广西统计》 2000年3期
出版日期 2000年03月13日(中国期刊网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