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破产需反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详情
摘要 近日,山东省临沂市临沭县法院为山东常林机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常林)破产重组招募投资人,引来社会和媒体的关注和议论。正常情况下,一家在全国并不特别出名的企业破产,应该不会成为热点。但是常林这家总部在鲁南一个县的企业,不但多次名列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发布的“中国机械工业百强”榜单,而且拥有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山东省重点实验室,8年获得科研经费15亿元,科研涉嫌造假,却引人注目。建有国家级科研平台,每年能够获得年均近两亿元科研经费,这样亮丽的科研实力,是中国绝大多数大学都不具备的,都会非常羡慕的。因此,常林的破产,需要对我国的科技评价与资助等政策进行反思。首先,要对是否存在科研造假的问题进行核查。诚信是科研的生命线,如果一个科研单位弄虚作假,骗得国家科技经费、骗得科技荣誉,而事后得不到严肃处理,这对中国科技和对中国创新的危害是致命的。有媒体报道,常林的掌握核心关键技术的高端液压产品中一款液压泵是模仿日本川崎公司产品设计的,原常林集团员工说,“这个泵是将日本川崎的泵的油漆涂掉,换上中川的标牌就通过了鉴定”。多么耳熟的故事,当年汉芯造假的手法就是这个模式。
机构地区 不详
出处 《民主与科学》 2018年4期
出版日期 2018年04月14日(中国期刊网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