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黄疸早期护理干预的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详情
摘要 新生儿黄疸又称新生儿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期最常见的表现之一,是新生儿时期血清胆红素浓度(主要是未结合胆红素)增高而引起的皮肤、黏膜、巩膜等黄染的现象[1]。临床约60%足月儿和80%早产儿会出现生理性黄疸[2]。病理性黄疸发生率约为49.1%,居新生儿疾病之首[3]。由于未结合胆红素具有神经毒性,能穿过血脑屏障并可导致严重的胆红素脑病,其发生率约为4.8%[4-5]。胆红素脑病严重威胁新生儿的生命和健康,病死率高,50%~75%患儿死于急性期,而75%~90%幸存者有严重的神经系统后遗症,存在着智力落后、视觉异常、听力障碍等不良后果[6]。因此,新生儿黄疸需要早预防、早干预。笔者就新生儿黄疸早期护理干预综述如下。
机构地区 不详
出处 《护理与康复》 2019年2期
出版日期 2019年02月12日(中国期刊网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