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手操作技术在牙周翻瓣术中的效果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详情
摘要 未填写
出处 《中国保健营养》 2019年1期
关键词 四手操作 牙周病 牙周翻瓣术 效果评价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9)01-0063-02 牙周病是菌斑微生物引起的感染性疾病。菌斑微生物及其产物长期作用于牙龈,引起牙龈的炎症反应,部分扩延到深部牙周组织,导致牙周袋形成 牙槽骨吸收,从而形成牙周病1。牙周翻瓣手术是在牙周基础治疗后彻底地清除根面的菌斑 牙石以及牙周袋壁的肉芽组织,手术目的在于控制牙周炎症,最大程度地获得牙周组织新附着或牙周组织再生2。牙周手术过程中需要大量的口腔器械,而且对于整个口腔环境的控制非常严格,四手操作技术的应用能够很好地满足复杂的手术要求。四手操作技术是指在口腔治疗过程中,每位医生配备一名护士,医护均为坐位操作,二人共四手同时进行工作,护士平稳而迅速地为医生传递各种器械 材料及其他物品3。四手操作模式使传统的被动护理模式逐渐向主动护理模式转变,能够有效地提高医生的工作效率,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和满意度,四手操作技术是国际标准化的牙科操作模式 它是一种高效率的牙科操作技术和现代化的服务形式4。本文着重比较和研究在牙周翻瓣手术中分别采取传统护理模式与四手操作模式的治疗效果和患者满意度,现介绍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于2018年3月&mdash 2018年10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牙周病科由同一主治医师实施的牙周翻瓣术患者共90例,其中对照组45例(男27例,女18例),年龄33-76岁,平均(51.45± 11.90)岁,牙周翻瓣术过程中未实施四手操作技术 干预组45例(男25例,女20例),年龄37-70岁,平均(51.95± 8.41)岁,牙周翻瓣术过程中均实施四手操作技术且由同一名护士配合这名主治医生完成。纳入标准患者均诊断为中重度慢性牙周炎或侵袭性牙周炎 术前均完成牙周基础治疗(包括龈上洁治 龈下刮治 咬合调整等) 患者无高血压 心脏病 糖尿病等系统性疾病 术前血常规及凝血功能无明显异常 术前签署手术知情同意书 翻瓣手术的牙位数为6&mdash 9颗牙齿 手术均由同一主治医师完成 为该主治医师配备的四手护士为同一人。两组患者的年龄 性别及病情程度无统计学差异(P> 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采
出版日期 2019年01月11日(中国期刊网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相关文献

相关关键词

四手操作 牙周病 牙周翻瓣术 效果评价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9)01-0063-02 牙周病是菌斑微生物引起的感染性疾病。菌斑微生物及其产物长期作用于牙龈,引起牙龈的炎症反应,部分扩延到深部牙周组织,导致牙周袋形成 牙槽骨吸收,从而形成牙周病1。牙周翻瓣手术是在牙周基础治疗后彻底地清除根面的菌斑 牙石以及牙周袋壁的肉芽组织,手术目的在于控制牙周炎症,最大程度地获得牙周组织新附着或牙周组织再生2。牙周手术过程中需要大量的口腔器械,而且对于整个口腔环境的控制非常严格,四手操作技术的应用能够很好地满足复杂的手术要求。四手操作技术是指在口腔治疗过程中,每位医生配备一名护士,医护均为坐位操作,二人共四手同时进行工作,护士平稳而迅速地为医生传递各种器械 材料及其他物品3。四手操作模式使传统的被动护理模式逐渐向主动护理模式转变,能够有效地提高医生的工作效率,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和满意度,四手操作技术是国际标准化的牙科操作模式 它是一种高效率的牙科操作技术和现代化的服务形式4。本文着重比较和研究在牙周翻瓣手术中分别采取传统护理模式与四手操作模式的治疗效果和患者满意度,现介绍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于2018年3月&mdash 2018年10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牙周病科由同一主治医师实施的牙周翻瓣术患者共90例,其中对照组45例(男27例,女18例),年龄33-76岁,平均(51.45± 11.90)岁,牙周翻瓣术过程中未实施四手操作技术 干预组45例(男25例,女20例),年龄37-70岁,平均(51.95± 8.41)岁,牙周翻瓣术过程中均实施四手操作技术且由同一名护士配合这名主治医生完成。纳入标准患者均诊断为中重度慢性牙周炎或侵袭性牙周炎 术前均完成牙周基础治疗(包括龈上洁治 龈下刮治 咬合调整等) 患者无高血压 心脏病 糖尿病等系统性疾病 术前血常规及凝血功能无明显异常 术前签署手术知情同意书 翻瓣手术的牙位数为6&mdash 9颗牙齿 手术均由同一主治医师完成 为该主治医师配备的四手护士为同一人。两组患者的年龄 性别及病情程度无统计学差异(P> 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