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gG4相关性疾病的临床特征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详情
摘要 摘要目的探讨IgG4相关性疾病(IgG4-RD)的临床特点、血清学、影像学、组织病理学及治疗、预后,为IgG4-RD的诊治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至2019年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诊治的76例诊断为IgG4相关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76例患者中男性39例(51.3%),女性37例(48.7%),平均年龄(56.1±11.8)岁。最常见的受累器官为颌下腺25例(32.9%),其他器官受累依次为唇腺12例(15.8%)、胰腺10例(13.2%)、腮腺9例(11.8%)、腹膜后纤维化6例(7.9%)、淋巴结4例(5.3%)、鼻窦2例(2.6%)、肺脏2例(2.6%)、肾脏2例(2.6%),胆道系统2例(2.6%),皮肤1例(1.3%)、结肠1例(1.3%)。白介素6与IgG4水平呈正相关(r=0.483,P<0.01),干扰素γ与IgG4水平呈正相关(r=0.228,P=0.048);白介素2、白介素4、白介素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与IgG4无相关性(P均>0.05)。61例患者接受病理组织学检查,主要表现为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及纤维化形成,IgG4阳性浆细胞每高倍镜视野下>10个,和(或)IgG4/IgG>40%。18例(23.7%)患者单用糖皮质激素治疗,22例(28.9%)患者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34例(44.7%)患者激素联合免疫调节治疗,2例(2.6%)患者未治疗;69例(90.8%)患者初始治疗反应较好。结论IgG4-RD最常受累器官是颌下腺、唇腺、胰腺及腮腺,应用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有效。联合检测白介素6、干扰素γ可能在IgG4-RD的致病过程中起一定的预测作用,并可能成为IgG4-RD临床治疗的新靶点。
出版日期 2020年08月10日(中国期刊网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