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F2A在创伤后应激障碍小鼠内侧前额叶皮质中的变化及功能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详情
摘要 摘要目的研究单一延长刺激+足部电击法制作的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模型小鼠内侧前额叶皮质(mPFC)椎体神经元树突、MEF2A的变化及其潜在功能。方法C57BL/6N小鼠6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模型组和对照组,每组30只。模型组小鼠采用单一延长刺激+足部电击法制作PTSD模型,对照组小鼠在造模过程中断食断水,无其他应激处理。造模后14 d取2组小鼠各10只,采用旷场实验及高架十字实验检测小鼠的行为学表现,高尔基染色检测小鼠mPFC神经元形态、树突总长度及树突棘密度。造模后1 d、4 d、7 d、14 d每组取5只小鼠,采用实时定量PCR检测小鼠mPFC中Arc及SynGAP 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ting实验检测小鼠mPFC中肌细胞增强因子2A(MEF2A)、P38蛋白及其磷酸化水平。结果(1)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进入中央区域的次数、运动总距离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进入开臂区域的次数、在开臂区域的时间占比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mPFC中神经元的树突总长度较短、树突棘密度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造模后1 d、4 d、7 d、14 d模型组小鼠mPFC中SynGAP、Arc mRNA,磷酸化MEF2A、P38蛋白的表达较对照组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造模后4 d及7 d模型组小鼠mPFC中SynGAP、Arc mRNA高于造模后1 d、14 d,,造模后4 d及14 d模型组小鼠mPFC中磷酸化MEF2A蛋白的表达高于造模后1 d、7 d,造模后7 d及14 d模型组小鼠mPFC中磷酸化P38蛋白的表达高于造模后1 d、4 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PTSD小鼠模型中,MEF2A的转录激活参与了mPFC椎体神经元树突棘数目的减少。
机构地区 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外科,西安 710000 ,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实验外科,西安 710000
出处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2020年03期
出版日期 2020年08月10日(中国期刊网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