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心甾类固醇对肿瘤作用的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详情
摘要 强心甾类固醇(cardiotonicsteroids,CTS)是一类能与真核细胞膜钠泵(sodiumpump,Na^+,K^+-ATPase)特异性结合的化学物质,种类繁多,包括植物来源的洋地黄类如地高辛(digoxin)、哇巴因(ouabain)、夹竹桃苷(oleandrin)、嚏根草苷(hellebrin)等和动物来源的如从蟾蜍毒素中提取的布法林(bufalin)、海蟾蜍毒(marinobufagenin)等。长期以来,CTS作为钠泵抑制剂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于充血性心力衰竭以及其他心源性疾病的治疗。1991年,Hamlyn等应用原子轰击质谱法等测量相对分子质量的方法,发现从人血浆中纯化的某种物质在相对分子质量、生物学特性等方面无法与哇巴因区分,由此证实了内源性哇巴因(endogenousouabain,EO)的存在。其后随着数种CTS先后从血液、肾上腺皮质和下丘脑中被分离,并观察到上述CTS可由体内激素刺激调控,已有越来越多的CTS被归于内源性类固醇激素,通过对其功能的研究已证实CTS除了加强心肌细胞收缩力外,还参与了多种细胞包括肿瘤细胞的肥大、增殖、分化、生存和凋亡等生理、病理过程。本文就CTS对肿瘤细胞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机构地区 不详
出处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2007年2期
出版日期 2007年02月12日(中国期刊网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