嗜酸性肉芽肿性多血管炎52例临床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详情
摘要 摘要目的分析嗜酸性肉芽肿性多血管炎(EGPA)的临床特征,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收集2003年12月至2020年4月在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诊治的EGPA患者,诊断须符合1990年ACR分类标准,回顾性分析其人口学特征、临床表现、实验室和辅助检查等临床资料。采用χ2检验和Mann-whitney U检验。结果52例EGPA患者男性34例(65.4%),发病中位年龄47(38~55)岁,发病到诊断中位时间30(4~96)个月。呼吸道(61.5%)和鼻/鼻窦表现(21.2%)首发多见,首诊以呼吸科(53.8%)为主,风湿科占11.5%,但44.2%患者经风湿科医生确诊。临床表现以哮喘(88.5%)、鼻/鼻窦(88.5%)、肺(76.9%)和神经系统受累(61.5%)多见。8例(15.4%)患者ANCA阳性,其哮喘比例低于ANCA阴性者,而全身症状尤其关节痛、肾脏受累比例、嗜酸粒细胞水平、ESR、CRP、伯明翰血管炎活动度评分、血管炎损伤指数均显著升高(P<0.05)。有预后不良因素者占21.2%~34.6%。结论EGPA的早期诊断重要,ANCA阳性的患者病情可能更重,诊治应是以风湿科和呼吸科为基础的多学科合作。
出处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2021年05期
出版日期 2021年06月15日(中国期刊网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