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蒂胸外侧动脉穿支皮瓣修复乳房部分缺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详情
摘要 摘要目的探讨带蒂胸外侧动脉穿支(LTAP)皮瓣修复乳房部分缺损的可行性及手术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5月至2020年10月,南方医科大学附属深圳妇幼保健院乳腺科应用带蒂LTAP皮瓣修复乳房部分缺损的病例资料。术前应用多普勒超声在胸前外侧壁第3~4肋间探查LTAP,设计包含该穿支在内的横向或接近于横向的带蒂LTAP皮瓣。术中从深筋膜深面将皮瓣掀起,透过深筋膜隐约可见胸外侧血管影,用可听式多普勒血流探测仪确定血管走行。于脂肪深层和深筋膜深面,沿血管主干向腋窝方向细心游离,形成宽约1.2 cm,厚约0.5 cm的蒂部。皮瓣去表皮后转移至乳房缺损处。术后观察皮瓣成活情况,并评估重建后的乳房外形。结果共纳入12例患者,均为女性,年龄32~58岁,平均41.7岁。其中乳腺癌患者8例,非哺乳期乳腺炎患者4例。病灶均位于乳房外侧区域。12例患者切除肿瘤或炎性病灶组织重量为(78.3±5.1) g(56~92 g),切取的带蒂LTAP皮瓣长(9.3±0.6) cm(8.2~12.5 cm)、宽(5.6±0.4) cm(3.8~7.2 cm)。1例发生供区引流口感染,经换药、口服抗生素愈合,其余切口均一期愈合。术后随访2~17个月,平均8.2个月,效果优良者为10例,一般2例。其中5例乳腺癌患者接受了放疗,对外形无影响。所有患者随访行乳腺彩超检查,显示皮瓣成活情况良好。无肿瘤复发或炎症复发患者。结论带蒂LTAP皮瓣对于乳腺癌保乳术后或非哺乳期乳腺炎术后乳房部分重建,特别是外侧区域重建是一个可选择的手术方案,具有操作简单、皮瓣易成活、并发症少、切口相对隐蔽等优点。
出处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2021年07期
出版日期 2021年08月14日(中国期刊网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