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孕药具不良反应监测在宫内节育器有效性评价中的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详情
摘要 摘要目的对常见宫内节育器(intrauterine device,IUD)的有效性进行分析评估,为临床合理使用IUD提供参考建议。方法收集2011年至2020年江苏省内国家避孕药具不良反应监测点上报的使用IUD后发生意外妊娠的不良事件报告,与该地区新放置IUD的人群数据库进行记录联接,比较不同类型IUD妊娠发生粗率和累计发生粗率,评价避孕效果。结果共收集常见10种不同类型IUD的妊娠对象4788例,新放置IUD的人群294 834例。妊娠对象中,异位妊娠占比1.88%(90/4788);IUD脱落和位置形状改变分别占16.90%(809/4788)和32.31%(1547/4788)。放置IUD后第一年妊娠发生粗率为0.53%,随着使用时间的延长,各种IUD(安舒环除外)妊娠粗率呈逐年下降趋势。TCu220C累计3年、5年和8年的妊娠粗率均居10种IUD的首位,并显著高于平均发生粗率,相对危险度(relative risk,RR)分别为1.45(95% CI=1.37~1.55)、1.35(95% CI=1.28~1.43)和1.31(95% CI=1.24~1.38)。无论是否考虑脱器妊娠,吉妮累计3年、5年、8年和花式IUD累计3年、5年的妊娠粗率均显著低于平均水平,剔除脱落对象,吉妮RR分别为0.58(95% CI=0.49~0.70)、0.55(95% CI=0.47~0.66)和0.63(95% CI=0.53~0.75),花式IUD分别为0.36(95% CI=0.25~0.51)和0.45(95% CI=0.33~0.61)。结论目前常见IUD均具有较好的避孕效果,吉妮和花式IUD的有效性更高。建议对IUD放置初期对象继续加强影像学随访检查,减少因脱落和位置改变导致的意外妊娠。
出处 《中华生殖与避孕杂志》 2021年08期
出版日期 2021年09月05日(中国期刊网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