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CT灌注成像的渗透性参数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迟发性脑缺血的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详情
摘要 摘要目的探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患者入院24 h内基于CT灌注(CTP)的血脑屏障渗透性(BBBP)参数预测迟发性脑缺血(DCI)的价值。方法收集2020年7月至11月就诊于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aSAH患者69例。所有患者均在动脉瘤破裂后24 h内完成全脑CTP检查,并通过后处理得到反映BBBP的体积传递常数(Ktrans)和反映脑灌注的流出时间(TTD)及剩余函数达峰时间(TMax)。根据是否发生DCI,患者被分为DCI组及非DCI组,比较2组间CTP定量、定性指标和临床资料的差异。在单因素分析的基础上,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的逐步回归法进行自变量筛选,确定DC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通过绘制ROC曲线评估临床资料及CTP参数对发生DCI的预测效能。结果69例aSAH患者中21例患者发生DCI。DCI组的全脑平均Ktrans值(mKtrans)明显高于非DCI组[分别为(0.67±0.16)ml/(100 ml·min)、(0.41±0.15)ml/(100 ml·min),t=-6.454,P<0.001]。弥漫型低灌注患者的mKtrans[(0.61±0.18)ml/(100 ml·min)]明显高于正常灌注患者[(0.36±0.15)ml/(100 ml·min),P<0.001]、局限型低灌注患者[(0.43±0.16)ml/(100 ml·min),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mKtrans(OR=1.13,95%CI 1.05~1.21,P=0.001)、世界神经外科联盟分级(OR=5.35,95%CI 1.12~25.65,P=0.036)及改良Fisher评分(OR=5.32,95%CI 1.02~27.80,P=0.048)是DC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显示mKtrans具有最大的AUC值0.875(95%CI 0.78~0.97),其预测DCI发生的阈值为0.545 ml/(100 ml·min),灵敏度为85.7%,特异度为79.2%,约登指数为64.9%。结论对动脉瘤破裂后24 h内入院的aSAH患者使用全脑CTP扫描模式可以评估其脑灌注和BBBP状态,并预测DCI的发生风险。
出处 《中华放射学杂志》 2021年10期
出版日期 2021年10月10日(中国期刊网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