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观察耳电针对难治性抑郁症的即刻脑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详情
摘要 摘要目的采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esting-state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rs-fMRI)技术,探讨耳电针,即经皮耳穴迷走神经刺激(transcutaneous auricular vagus nerve stimulation,taVNS)治疗难治性抑郁症(treatment-resistant depression,TRD)的即刻脑效应。材料与方法纳入34例TRD和34例健康对照(health controls,HC),评估每位受试者相关临床量表,随后对TRD进行30 min taVNS即刻刺激治疗,采集相关rs-fMRI数据。比较患者与健康对照的低频振幅(amplitude of low-frequency fluctuation,ALFF)值,以及刺激前后的ALFF值变化;再与临床量表评分进行偏相关分析;再将差异脑区作为种子点,计算其与全脑的功能连接(functional connectivity,FC)。结果刺激前,TRD组在左侧苍白球/下丘脑/尾状核、左侧中央前回/额中回的ALFF值较高;左侧中央前回/额中回分别与双侧扣带回、双侧辅助运动区、左侧内侧额上回、左侧豆状核(包括苍白球和壳核)的FC较高;左侧中央前回/额中回ALFF值分别与HAMD-17 (P=0.013,r=0.442)、SDS (P=0.026,r=0.400)评分成正相关。TRD治疗后在左侧额下中回眶部、双侧小脑1区、左侧小脑2区的ALFF值显著升高。结论TRD患者存在边缘系统-皮层-纹状体-苍白球-丘脑神经环路脑功能活动异常,其中认知及运动皮层相关脑区脑功能异常可能与负性情绪有关;taVNS可即刻调节TRD患者的脑自发活动,涉及情感认知相关脑区,可能是耳甲电针治疗TRD的脑功能潜在靶点脑区。
出处 《磁共振成像》 2022年01期
出版日期 2022年12月13日(中国期刊网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