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科患者30 d死亡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与验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详情
摘要 摘要目的探讨急诊科患者30 d死亡危险因素,采用列线图构建预测模型并进行验证。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21年1月1日至6月30日常德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收治的1 09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月1日至3月31日的741例患者为建模组,4月1日至6月30日的350例患者为验证组。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入急诊科首次生命体征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计算改良早期预警评分(MEWS),并记录30 d转归。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30 d死亡的危险因素;根据多因素分析结果构建30 d死亡的列线图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估所建模型的一致性,采用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评价预测模型的拟合程度。结果最终1 091例患者均纳入分析,其中建模组741例,男性356例、女性385例,年龄(51.42±17.33)岁,30 d病死率为28.88%;验证组350例,男性188例、女性162例,年龄(52.88±16.11)岁,30 d病死率为24.00%。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入急诊科时主要诊断、意识、呼吸频率(RR)、收缩压(SB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MEWS评分、红细胞沉降率(ESR)、降钙素原(PCT)、体质量指数(BMI)可能是急诊科患者30 d死亡的危险因素;进一步纳入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MEWS评分〔优势比(OR)=14.22,95%可信区间(95%CI)为1.46~138.12〕、ESR(OR=46.71,95%CI为20.48~106.53)、PCT(OR=4.97,95%CI为2.46~10.02)、BMI(24.0~27.9 kg/m2:OR=37.82,95%CI为14.69~97.36;≥28.0 kg/m2:OR=62.11,95%CI为25.77~149.72)是急诊科患者30 d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根据多因素分析筛选出的变量构建列线图模型,建模组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74(95%CI为0.753~0.983),验证组模型的AUC为0.963(95%CI为0.740~0.975);Hosmer-Lemeshow检验显示,列线图模型的预测结果与实际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16,P=1.270)。结论MEWS评分联合BMI、ESR、PCT建立的预测模型可以科学、有效地预测急诊科患者30 d转归。
出处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2022年04期
出版日期 2022年12月13日(中国期刊网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