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临床指南循证制定的方法学现状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详情
摘要 目的了解我国当前临床实践指南循证制定的方法学现状。方法收集中华医学会2010~2012年公开发表的临床指南,以关键词"临床指南、实践指南"检索CNKI、VIP、WanFangData及中国临床指南文库网站(www.cgc-chinaebm.org/index.aspx),同时补充检索临床常见大病指南,而后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选择文献,并选取AGREEII量表中指南开发严谨性领域相关8个条目对纳入指南进行评分,符合评价指标者计1分,否则计0分。结果①共纳入22个国内循证制定的指南,其中13个是首版,9个是更新版,指南平均更新时间为3~5年。②纳入指南涵盖领域包括中风、糖尿病、慢性乙型肝炎、高血压和儿科营养等。③指南参考文献数在10~218篇不等,有9个指南共引用了24篇Cochrane系统评价,占总参考文献数的2.62%(24/916),引用Cochrane系统评价最多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指南共7篇。④每个指南参与制定的专家人数在2~95人不等。⑤每个指南总页数在4~150页不等。⑥纳入指南评分在4~7分不等,推荐意见强度与证据质量相对应。但不少指南在检索方法、外部专家审阅和更新程序未清楚描述。结论循证制定临床实践指南是当前国内临床实践指南发展趋势,但指南开发方法的严谨性和报告规范等有待提高。Cochrane系统评价引用率较低。我们提倡指南推荐意见强度与证据质量水平相对应,同时应考虑国情、配套政策对实际操作性的影响。未来应注重对指南开发方法、报告规范、指南可及性及相关人员的规范化培训。
机构地区 不详
出处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 2013年8期
出版日期 2013年08月18日(中国期刊网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