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门诊用药错误及其防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详情
摘要 目的: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门诊用药错误(ME)的发生情况,探讨ME的有效防范措施。方法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作为参与北京市卫生局ME监测报告系统试运行的医院,自2011年8月上报ME报告,并在医院内按月进行ME报告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制定防范措施。收集门诊药房2011年8月至2013年3月上报北京市卫生局的ME报告,进行ME分级(按美国国家用药错误报告及预防协调委员会标准)和发生环节分析,分2011年8月至2012年9月(北京市ME监测报告系统试运行阶段)和2012年10月至2013年3月(全国临床安全用药监测网络运行阶段)2个时段进行ME发生情况比较,评价医院所制定防范措施的有效性。结果共收集到ME报告506例,占同期门诊处方例数的0.031%(506/1636429)。A级错误(错误隐患)2例,B级错误(发生错误但未发给患者,或已发给患者但未使用)462例,C级错误(患者已使用,但未造成伤害)42例,无D~I级错误。ME发生在医师处方环节者459例,主要为用法用量不当(75.16%,345/459)、给药途径不当(12.64%,58/459)、选药不当(5.88%,27/459)、有禁忌证用药(3.05%,14/459)、配伍不当(2.61%,12/459)及溶媒不适宜(0.65%,3/459);发生在药师调配环节者47例,导致错误的主要原因有名称相似、包装相似及位置相邻等。针对医师处方环节,医院自2012年10月启动“四级点评、四级反馈”的监管模式,有效提高了处方合格率,医师处方环节的ME例数占同期处方例数的比例由试运行阶段的0.035%(398/1139613)降至运行阶段的0.012%(61/496816)。针对药师调配环节,采取多种方法提高易混淆药品的辨识度,药师调配环节的ME发生率由试运行阶段的0.004%(40/1139613)降至运行阶段的0.001%(7/496816)。结论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
机构地区 不详
出处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14年6期
出版日期 2014年06月16日(中国期刊网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