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的非国家化:汉代中国的经历(前175-前144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详情
摘要 经济学家就货币发行权利的归属问题有过激烈争论。弗里德曼认为货币必须由央行发行和管理,哈耶克则提出“货币非国家化”理论,主张竞争会使得币值稳定的货币在市场上流通,并带来价格水平稳定。相关的实证研究迄今尚不多见。公元前2世纪中期的西汉文帝和景帝时期政府放任私人铸币的经历,为检验该理论提供了自然试验。本文发现,“行钱律”和“称钱衡”制度分别对应了Gresham法则的两种形式,在交易双方对铸币重量具有对称信息的条件下,货币市场的竞争导致高质量私人货币得以流通,基于钱币学和考古学发现的实证研究对此提供了支持。本文验证了哈耶克“货币非国家化”理论的有效性,也修正了其金属铸币时期铸币权须由政府垄断、纸币时代才能实行自由货币的观点。
机构地区 不详
出处 《经济学(季刊)》 2015年3期
出版日期 2015年03月13日(中国期刊网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