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类型腹膜透析导管的临床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详情
摘要 目的回顾性总结820例不同类型腹膜透析导管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掌握不同类型导管的优缺点,探讨如何合理选择导管类型.方法选取2002年1月~2011年8月在本中心置管行腹膜透析的终末期肾衰竭患者820例,分别选用Tenckhoff卷曲管(T型曲管)、鹅颈型卷曲管(S-N卷曲管)、鹅颈型直管(S-N直管).采用开放式外科手术置管法,由同一手术者操作,均以旁正中2cm为手术切口.T型曲管S直管以耻骨联合上12cm为置管位置,S曲管根据不同置管阶段分别以耻骨联合上13cm、15cm、17cm为置管位置.随访时间均大于3个月,观察各种导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共纳入腹膜透析置管术患者820例,采用Tenckhoff卷曲管231例、鹅颈型卷曲管126例、鹅颈型直管(S-N直管)463例.其中男性490例,女性330例,平均年龄(42.3±14.7)岁,慢性肾小球肾炎622例,狼疮性肾炎52例,糖尿病肾病65例,慢性间质性肾炎22例,高血压肾损害19例,多囊肾10例,其他30例.导管移位情况:T型曲管组、S-N曲管组、S-N直管组分别为12例(5.2%)、19例(15.1%)和9例(1.9%),x2=36.900,P=0.001;其中S-N曲管组以耻骨联合上13cm、15cm、17cm为置管位置时发生导管移位的例数分别为5例(3.9%)、6例(4.7%)和8例(6.3%),x2=3.121,P=0.268.3组导管阻塞发生率分别为7例(3.0%)、6例(4.8%)和9例(1.9%),x2=3.161,P=0.206.重新置管的分别为6例(31.5%)、10例(40.0%)和7例(38.9%),x2=12.255,P=0.002.导管自行复位的分别为1例(8.3%)、4例(21.0%)和6例(66.7%),x2=10.364,P=0.006.3组隧道感染分别为0例、1例(0.21%)和0例,x2=0.772,P=0.680;隧道口感染分别为2例(0.86%)、2例(0.21%)和2例(0.79%),x2=3.857,P=0.145.结论鹅颈直管组的导管移位发生率最低.而鹅颈卷曲管组的导管移位率发生率高,且不易自行复位,重新置管率高.3种导管的隧道及隧道�
机构地区 不详
出处 《中国血液净化》 2016年12期
出版日期 2016年12月22日(中国期刊网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