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培养农村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详情
摘要 近年来,随着农村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村小学生的身体发育水平已有明显提高,农村精神文化生活水平的丰富和社会信息来源也大大促进了农村小学生的智力发育。但与此同时,在农村小学生中却普遍养成了一些不良学习习惯,如作业马虎、做事拖拉、上课开小差等。许多事实也表明,小学生,尤其是农村的小学生,学习成绩的差异,往往并不取决于智力水平的高低,而更多取决于学习习惯的差异。因此,培养农村小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已成为当前农村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笔者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简单谈谈如何培养农村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一、转变家长教育观念教师应该多与家长沟通,要让家长认识到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同时,教师要让家长认识到,家庭教育不只是知识上的,更多的是源自生活的经验和为人处世的方法。孩子就像一面镜子,能照出父母本身的修养。所以,父母应该以身作则,通过自己的一言一行来教育和影响孩子。比如,即使工作再忙,父母也应该每天跟孩子保持一定的通话时间,多了解孩子在学校学习的情况,多询问他们在家完成作业和自觉学习的情况,表现出对孩子学习的重视和对其成长的关注。就儿童心理而言,孩子最渴望的是获得来自家长的关注和肯定,所以家长要多与孩子沟通,多倾听他们的需求,同时也要多鼓励孩子。很多时候,父母对于孩子的期待和肯定往往能成为鼓励孩子去做成一件事最大的动力,学习也是如此。因此,教师应该多与家长沟通,让家长正确认识家庭教育,转变其原有的教育观念,不再一味地将教育的重任放在教师和学校肩上,而是共同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孩子能正确对待学习并认识到学习是为了更好地生活,养成在家也能主动学习的习惯。
机构地区 不详
出处 《科学咨询》 2018年26期
出版日期 2018年12月22日(中国期刊网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