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层面如何推进教育均衡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详情
摘要 [摘要]推进教育均衡发展不单是政府责任,还是学校行为。学校要有责任感和使命感,不能被动配合,而应主动作为,要以面向全体学生为主线,以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为目标,以质量的均衡为重点,努力从“认识、制度、师资、质量”等四方面开展推进工作。[关键词]均衡发展推进推进教育均衡发展是促进教育公平的重点,教育部曾多次发文提出具体实施意见(教基【2005】9号、教基【2010】1号),《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也有重点强调,且把均衡发展作为“义务教育的战略性任务”、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教育均衡发展一般情况下可以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推进,由于宏观、中观层面主要由政府推动,力度较大,加上媒体的宣传,因此,在教职工中容易造成认识上的偏差,认为教育均衡发展是上级的事,学校只要配合即可。作为微观层面的学校,我认为在这方面要有责任感和使命感,不能被动配合,而应主动作为。要以面向全体学生为主线,以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为目标,以质量的均衡为重点,扎实做好如下四方面的工作:一、认识先行认识决定行动。因此,学校一定要通过各种途径大力宣传教育均衡发展的内涵和意义,在全体教职工中加深理解,形成共识,明确责任。教育均衡,是指在教育公平思想和教育平等原则的支配下,教育机构、受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平等待遇的教育理想和确保其实际操作的教育政策和法律制度。其最基本的要求是在教育机构和教育群体之间,平等地分配教育资源,达到教育需求与教育供给的相对均衡,并最终落实在人们对教育资源的分配和使用上。教育均衡发展的本质是追求教育平等,实现教育公平。教育涉及千家万户,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关乎社会的和谐和稳定,温总理在十一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上答记者问时语重心长的说:“公平、正义比太阳还要有光辉”。教育均衡发展的追求可简单理解为“办好每一所学校和教好每一个学生”。教育均衡发展的推进,全社会应共同努力。《纲要》明确指出:“教育公平的主要责任在政府,全社会要共同促进教育公平”。因此,教育均衡发展不单是政府行为,还是学校行为和教师行为,不过是给力点不同而已。
机构地区 不详
出处 《教育理论与教学研究》 2012年3月(下)
出版日期 2012年05月07日(中国期刊网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