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替卡韦治疗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和IFN-γ、IL-21的影响及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详情
摘要 摘要目的通过观察恩替卡韦治疗前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和IFN-γ、IL-21的变化情况,希望能够了解抗病毒治疗对机体的免疫作用的影响和意义,以及抗病毒治疗引起HBeAg血清转换的可能机制。方法50例患者从基线时间点开始服用恩替卡韦(ETV)0.5mg/d,共48周,分别在基线点、治疗的第4,12,24,36,48周检测CHB患者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HBV-M)、乙型肝炎病毒核苷酸定量(HBVDNA)、丙氨酸转移酶(ALT)、T淋巴细胞亚群、血清IFN-γ、IL-21浓度。ALT采用全自动生化仪检测,HBV-M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HBVDNA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流式细胞仪检测T细胞亚群,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血清IFN-γ、IL-21浓度。结果CHB患者应用ETV治疗后ALT水平及HBVDNA在第四周出现下降,至第48周时患者ALT水平降至正常范围以内,HBVDNA下降至最低检测值(5×102copies/ml)以下。ALT水平及HBVDNA定量在治疗48周与治疗前基线值相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t=8.43,t=5.64,P<0.01)。患者CD3+T、CD4+T细胞、CD4+/CD8+在第4周开始出现升高,至48周时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89,t=6.42,t=5.69,P<0.01)。CD8+T细胞在第4周时出现下降,至治疗48周时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42,P<0.01)。血清IFN-γ浓度在治疗第4周时出现上升,与基线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54,P<0.01)。其后随着抗病毒治疗时间的延长逐渐降低,至48周与治疗前相比下降有统计学意义(t=9.48,P<0.01)。血清IL-21浓度在治疗第4周开始出现下降,至48周时与治疗前基线值相比下降有统计学意义(t=8.51,P<0.01)。结论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能恢复CHB患者肝功能、抑制HBV复制。恩替卡韦治疗可以改善CHB患者的免疫功能;T细胞反应增强及血清IL-21高表达可促使HBeAg/HBeAb血清转换。
出处 《健康世界》 2016年1期
出版日期 2016年01月11日(中国期刊网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