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心率和心率变异性与心力衰竭及预后的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详情
摘要 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心率和心率变异性与心力衰竭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依据心率次数分为A组和B组,每组100例。A组患者心率次数<90次/min,B患者心率次数≥90次/min。选取其中180例患者进行动态心电图检查为心力衰竭组,选取60例正常健康者为对照组。比较A组、B组患者预后情况;比较心力衰竭组和对照组心率变异性指标差异。结果B组再住院70例,再住院率为70.0%;病死35例,病死率为35.0%;随访终点左室舒张末径(LVEDD)为(65.23±6.21)mm。A组再住院45例,再住院率为45.0%;病死10例,病死率为10.0%;随访终点LVEDD为(61.56±6.88)mm。B组患者的再住院率及病死率、LVEDD均高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力衰竭组患者正常RR间期标准差(SDNN)(90.12±15.43)ms显著低于对照组(144.32±30.43)m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每5分钟RR间期均值标准差(SDANN)为(114.32±28.43)ms,心力衰竭组SDANN为(73.23±17.21)ms,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相邻RR间期相差>50ms/总心跳数×100%(PNN50)指标为(15.21±14.32)%显著高于心力衰竭组的(6.54±4.2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力衰竭預后效果与患者的心率大小成反比,即心率越快,心力衰竭预后效果差。心力衰竭患者心率变异性指标水平相对较低,心功能与健康患者相比较差。
出处 《中国医学人文》 2018年2期
出版日期 2018年02月12日(中国期刊网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