昼夜自发性促性腺激素水平在性早熟诊断中的价值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详情
摘要 摘要目的对昼夜自发性促性腺激素水平在性早熟诊断中的价值予以分析和探讨。方法将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在我院小儿内分泌科诊治并自愿参加本次研究的34例性早熟患儿作为观察组,34例正常儿童作为对照组。通过第三代免疫化学发光法(ICMA)对两组儿童的自发性黄体生成素以及自发性卵泡刺激素进行检测。对两组儿童昼夜自发性促性腺激素水平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昼夜自发性促性腺激素(自发性黄体生成素以及自发性卵泡刺激素)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夜间升高更明显,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儿童性早熟诊断过程中对昼夜自发性促性腺激素水平的检测的诊断效果十分明显,具有很高的临床价值和实际意义。使用第三代免疫化学发光法(ICMA)对儿童昼夜自发性促性腺激素水平在性早熟诊断过程中的临床意义,值得我们在临床上进一步的推广和使用。
出处 《心理医生》 2016年18期
出版日期 2016年12月22日(中国期刊网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