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教学设计研究的现状及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详情
摘要 采用文献法(基于CNKI)研究我国高中生物学教学设计的发展历程,通过对期刊刊发的高中生物学教学设计相关论文进行内容分析,以及近十余种高中生物学教学设计相关的著作的研读学习,可以看出高中生物学教学设计在高中生物教育教学实践中呈现出发展的强劲动力,但也存在着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针对高中生物学教学设计理论研究较为薄弱、研究层次狭窄、教育教学实践者的专业素养等制约着高中生物学教学设计的发展。关键词高中生物,教学设计,研究现状教学设计作为一门新兴学科或技术,于20世纪80年代末引入我国,我国教学设计的研究与实践之路逐步走向繁荣,并取得了很多新进展和成果。自1996年提出部分省份实施新一轮高考改革恢复生物高考以来,我国高中生物教学设计才得以逐步发展。高中生物学教学设计逐步取代了传统教案,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由于各种原因,高中生物学教学设计还存在诸多问题影响其发挥作用。1我国高中生物学教学设计的发展自1996年至2017年间,涉及高中生物学教学设计的著作有13种;基于CNKI的粗略统计,期刊刊发的高中生物学教学设计相关论文有1708篇,硕士论文129篇。我国高中生物教学设计的发展与生物高考变化密切相关,可分为三大阶段高考综合实验阶段、新课程标准实施阶段和新课程改革深化阶段。1.1新高考综合实验阶段(1996-2003)本阶段是高考实施综合实验阶段,生物逐渐恢复高考地位,中学生物学教学经历4年寒冬后迎来了初春。高中生物教学设计的研究亦随之缓慢起步。主要研究成果有《中学生物教学设计》(麦日曦编,1999)、《中学生物教学设计理论与实践》(王永胜编,2001)、《生物教学设计导论》(邱才训等编,2002)、《生物新课程教学设计与案例》(王永胜编,2003)。另有期刊文献62篇,硕士论文9篇。1.2新课程标准实施阶段(2004-2014)2004年教育部正式启动高中课程改革,开始实施普通高中课程标准,随后2007年在全国逐步推广,生物学科的分值和地位明显提升,生物高考逐渐趋于稳定。高中生物教学设计得以迅速发展。主要研究成果有《生物教学设计论》(张海珠、毕润成编,2004)、《高中新课程生物优秀教学设计与案例》(广东省教育厅教研室编2005)、《高中生物新课程理念与教学实践》(张可柱、张祥沛编,2006)、《高中生物新课程教学设计与评析》(陈松铨、林建春编,2008)、《中学生物教材研究与教学设计》(张迎春编,2011)、《中学生物新课程教材分析与教学设计》(张小勇、夏茂林、赵广宇编,2012)、《中学生物教学设计与案例研究》(崔鸿编,2012)、《中学生物课程标准与教材分析》(崔鸿编,2012)、《中学生物学教学设计案例与评析》(陈欣编,2014)。另有期刊文献1045篇,硕士论文36篇。1.3新课程改革深化阶段(2015-)2014年4月,教育部颁布的《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明确提出将“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的研制与构建作为推进课程改革深化发展的关键环节。同年9月,《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在高考考试内容改革,以及考试科目设置方面都提出新的要求。两个文件的出台从不同层面为生物高考赋予了新的使命、新的内容。1目前很多所高等师范院校开设有生物学教学设计的课程,为高中生物学教学设计的发展提供强劲后盾。围绕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论文,如雨后春笋,截止2017年12月,已有期刊文献601篇,硕士论文84篇。高中生物学教学设计研究继续保持迅猛发展势头。2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2.1内容多来自片面的实践经验课堂教学设计的实例论文在期刊论文中约占75.64%。这些论文往往是基于某种教学理论理念、或某种学习理论、或某种教学策略等的一节课堂教学或课堂中重点部分的经验总结。除课堂教学设计之外的期刊论文,增幅较慢,且内容多集中在教学目标、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等方面的原则或策略研究,对教学设计理论本土化及系统化的研究甚少。硕士论文直到2015年才有较大增幅,将教学设计理论转化为高中生物学教学实践的研究占有比率很低。究其原因有三一是我国的教学设计研究起初是基于课堂教学,对课堂教学设计的研究成为教学设计研究的重心。二是我国本土化教学设计研究缺失,教学设计的基本理论都是从国外引入,极少形成自己系统的教学设计理论。三是国外教学设计的研究仍有不足,作为一门新兴的应用学科,还有很长的路要走。2.2专家与一线教师间缺乏合作通过对有关教学设计期刊论文的作者分析,多为中学一线教师。但一线教师重心放在课堂教学,对教学设计的概念和理论理解的支离破碎,并不系统。硕士论文的不断增多,说明高等师范院校对教学设计研究已经重视起来。专家对教学设计的研究,缺乏本土化和学科化教学设计理论研究,且高等师范院校的教学设计专家鲜有与一线教师合作的研究成果。教学设计是在理论研究基础上的应用研究,还需要专家与广大一线教师的共同研究和实践,才能使理论更好的应用于实践,将教学设计理论本土化和学科化。3思考建议教学设计作为教学理论、学习理论与教学实践的纽带,能够促进高中生物学教学对“核心素养”的落实,完成“立德树人”的任务。要使教学设计研究取得突破性的进展,更好的服务于高中生物学教学,提高教学效率,还需注意加强以下几方面3.1加强本土化和学科化的教学设计的基础理论研究我国学者在引入国外教学设计时,往往缺乏合理的筛选。同时我国对教学设计基本理论的研究还相对薄弱,对教学设计的概念和理论模糊不清。学科化教学设计的研究更是相当薄弱。使得我国现行的教学设计让一线教师感到“生硬”。因此,教学设计的研究,应建立在我国实情的基础上,有选择的吸收国外先进的教学设计理念,探索有我国特色的教学设计理论。同时根据学科特点,深入具体学科,研究适应于高中生物学的教学设计理论和方法等,利于一线教师展现自身教学艺术和教学风格地创造性实践应用,有效支持高中生物学的教学与学习。3.2教学设计研究应全面多元化教学设计是利用系统学把教学原理、学习理论、传播理论等转换成教学活动计划的系统工程,是“教与学什么”、“何时教与学”、“怎么教与学”、“教与学怎样”的系统计划的过程。“教与学什么”不仅研究课堂教学内容,还包括单元、学期、学段的课程和内容,及其要达到的教与学的目标。“何时教与学”是定制课程与内容的学期及课时的安排。“怎么教与学”是分析优化教与学的组织形式、教与学的方法、教与学的策略、教与学的手段等,“教与学怎样”是对教与学的评价与反思。我国的教学设计主要是基于课堂教学设计的研究,且重点放在“怎么教”。今后还要注重以下方面加重单元、学期、学段的研究范围,结合学科间的交叉,合理制定教与学的内容及时间。加重研究“怎么学”,结合本土实情为学生而设计,更加注重学习者的研究,结合新的认知理论、学习理论,促进学习者的生存能力和发展能力的养成。还可利用“互联网+”发挥教学设计在网络教育中的应用和资源的建设。3.3专家与一线教师合作,重视实践研究成果教学设计理论多来自高等院校,缺乏学科教学专业知识,使得教学设计理论不能很好地用于教学实践。一线教师具有丰富的学科知识和教学经验,但对教学设计的理论理解模糊片面。因此理论研究者多学习学科教学知识。高中生物一线教师必须学习并掌握一些教学设计基本理论、教学理论、学习理论等。加强理论研究者与一线教师的交流合作,重视实践研究成果,共同提高教学设计的研究与实践能力,让教学设计更好地服务于教学。参考文献1杨帆,吴成军.四十年来生物高考的历程、特点与展望.课程·教材·教法,2017,37(1)82-88.张国权(出生年月—)1974.10,性别男,民族汉,籍贯山东省莘县,职务/职称一级教师,学历本科,研究方向教育教学,单位信息莘县实验高级中学注山东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7年度教学专项课题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生物教学设计研究(XJ0470)
机构地区 不详
出处 《青年生活》 2018年6期
关键词
出版日期 2018年06月16日(中国期刊网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