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同型半胱氨酸、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的临床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详情
摘要 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同型半胱氨酸、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5年~2016年我院确诊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4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选择同期健康成年人34名作为对照组,探究组患者给予PCI治疗。检测研究对象的同型半胱氨酸、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比较探究组治疗前后同型半胱氨酸、超敏C反应蛋白的水平。结果探究组患者的同型半胱氨酸、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分别为(33.86±5.60)μmol/L、(47.52±27.38)ng/ml,高于对照组的(8.53±4.75)μmol/L与(2.41±1.93)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探究组患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分别为(10.38±5.45)μmol/L、(7.15±3.14)ng/ml,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体内的同型半胱氨酸与超敏C反应蛋白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上升,临床上可通过检测以上两种物质的含量间接提示患者是否出现心肌梗死。
出处 《中国误诊学杂志》 2018年16期
出版日期 2018年12月22日(中国期刊网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