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针对帕金森大鼠行为学和中脑黑质TH的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详情
摘要 摘要目的观察电针百会、太冲、三阴交对鱼藤酮致帕金森(PD)大鼠的行为学变化和中脑黑质中脑黑质酪氨酸羟化酶(TH)的影响,研究针刺治疗PD的作用机制。方法78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西药组和电针组,采用颈、背部皮下注射鱼藤酮溶液0.8mg/kg·d制备PD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西药组给予美多巴混悬液灌胃,1.67mg/kg·d,电针组选百会、三阴交、太冲穴,用φ0.30mm×13mm毫针刺入,接韩氏电针仪,采用疏密波,频率疏波2Hz、密波80Hz,强度2.0mA,每次10mg/kg·d,电针正极接一侧三阴交,负极接同侧太冲,双侧相同;西药和电针组均7d/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疗程间休息1d;除西药组外,其余各组均灌服等体积的生理盐水;除电针组外,其余各组也均采用同一体位固定10min。各组大鼠行为学测试后脱臼处死,取脑,行中脑黑质TH免疫组化(S-P法)染色检查。结果悬挂实验模型组评分值低于正常组,P<0.05,电针组评分值均高于模型组,P<0.05,西药组评分值与模型组相比,P>0.05,电针组评分值与西药组相比,P>0.05;网格实验模型组大鼠移动潜伏期大于正常组P<0.05,电针组低于模型组,P<0.05,西药组与模型组相比,P>0.05,电针组与西药组相比,P>0.05。结论电针百会、太冲、三阴交具有改善PD大鼠行为学,可使模型大鼠中脑黑质区TH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数目明显增多,为临床应用电针治疗PD提供了理论支持。
出处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 2016年7期
出版日期 2016年07月17日(中国期刊网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