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负荷分层应变评价兔心肌缺血ATP药物后适应模型的心肌储备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详情
摘要 摘要目的采用超声斑点追踪成像(STI)多层分析技术联合小剂量多巴酚丁胺负荷实验评价兔心肌缺血ATP药物后适应模型的心肌储备效应。方法将40只兔随机分为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ATP药物后适应组(ATP-PostC组)。两组分别于冠状动脉阻断前、阻断后60 min(多巴酚丁胺负荷前后)、再灌注后120 min(多巴酚丁胺负荷前后)行超声心动图检查,采集图像并获得左室局部心内膜纵向应变(SLsys-endo)、心肌纵向应变(SLsys-mid)、心外膜纵向应变(SLsys-epi),记录各房室腔大小并计算左室射血分数(LVEF),测量心率。每组于冠脉阻断后、多巴酚丁胺负荷后及再灌注后随机处死2只兔进行伊文思蓝-TTC双染色检查。结果①冠脉阻断60 min后,两组LVEF减低(均P<0.05),SLsys-endo、SLsys-mid、SLsys-epi绝对值明显减低(均P<0.01);多巴酚丁胺负荷后,两组SLsys-endo、SLsys-mid、SLsys-epi绝对值增高,与阻断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②再灌注120 min后,两组心肌各层纵向应变较阻断后均增高(P<0.01,P<0.05),且ATP-PostC组增高幅度明显高于IR组(P<0.01);IR组与第一次多巴酚丁胺负荷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再次多巴酚丁胺负荷后,两组左室SLsys-endo、SLsys-mid绝对值进一步增高,与再灌注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ATP-PostC组心肌局部纵向应变绝对值高于IR组(P<0.05)。③病理学结果,阻断60 min后,IR组与ATP-PostC组心肌梗死面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再灌注120 min后,IR组心肌梗死面积百分比明显大于ATP-Post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TI多层分析应变技术联合多巴酚丁胺负荷实验可早期判定局部心肌功能异常和准确评估心肌储备功能,心内膜纵向应变更为敏感。
机构地区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超声医学科 150086 ,同济大学附属第一妇婴保健院超声科,上海 201200 ,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腹部超声科 266005
出处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2020年05期
出版日期 2020年08月10日(中国期刊网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