桡神经/骨间后神经沙漏样狭窄患者的电生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详情
摘要 摘要目的分析桡神经(radial nerve, RN)/骨间后神经(posterior interosseous nerve, PIN)沙漏样狭窄患者的电生理特点并探讨其可能的病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1年1月至2018年11月收治的18例RN/PIN沙漏样狭窄患者的术前电生理结果,统计病变累及的范围及程度。结果18例患者电生理检测前的病程为3周至13个月,完全损伤者14例(77.8%),不全损伤者4例(22.1%)。电生理结果与术中所见符合率94.4%。除与沙漏狭窄直接相关的异常之外,88.9%的RN沙漏患者和11.1%的PIN沙漏患者合并其他神经异常。其中,8例RN沙漏患者合并患侧正中神经(50%)、尺神经(50%)、肌皮神经(37.5%)、腋神经(25%)、肩胛上神经(25%)、肱三头肌肌支(75%)以及对侧上肢(25%)、对侧膈神经(12.5%)和四肢神经(12.5%)的异常。主要表现为异常插入电位、静息自发纤颤电位、轻收缩时限延长、用力收缩单纯相以及感觉和运动神经传导的诱发电位波幅减低,神经传导速度无明显异常。结论RN/PIN沙漏样狭窄常合并其他神经异常;沙漏病变位置越高,累及范围越广。其与周围神经卡压的电生理特征不同,可能存在神经痛性肌萎缩。
出处 《中华手外科杂志》 2020年01期
出版日期 2020年08月10日(中国期刊网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