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征象及定量指标分析对肝上皮样血管内皮瘤与肝转移瘤的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详情
摘要 摘要目的探讨腹部增强CT影像表现及定量指标分析对肝上皮样血管内皮瘤和肝转移瘤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2月至2018年10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腹部增强CT扫描的肝上皮样血管内皮瘤(HEH)患者12例为试验组,同时回顾性分析经临床及其他影像检查证实为肝转移瘤亦行腹部增强扫描52例为对照组,采集患者的一般信息及临床资料。图像分析指标包括:病灶形态、大小、数目、密度、边界、位置、分布特点;平扫、动脉期、门脉期病灶CT值,动脉期和门脉期肿瘤与正常实质的比值(TNR);病灶中心和边缘的强化特点,病灶的特殊征象及继发改变。将以上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临床及实验室检查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两组病灶均以多发和弥漫型为主,HEH弥漫型病灶常融合呈条带状。门脉期病灶CT值及TNR肝转移瘤高于HEH组(P<0.05),两指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56、0.841。HEH组病灶中心以几乎不强化和轻度较均匀强化为主,肝转移瘤以轻中度不均匀强化为主,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女性、肝包膜下分布、肝包膜回缩、靶环征及棒棒糖征是HEH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病灶门脉期较高的CT值和TNR、肿瘤标志物升高、淋巴结转移是肝转移瘤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门脉期病灶CT值及TNR值、中心强化特点、特殊征象及继发改变有助于HEH与肝转移的鉴别诊断。
出处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2020年02期
出版日期 2020年08月10日(中国期刊网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相关文献